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萧墙立何人 (第1/1页)
天启城皇城,潜心殿。 能站在这里议事的黄紫功勋无论品级如何,那都算是真正接触到了大晋权利中心的人物。虽然站在那张天下最尊贵的椅子两旁的十几人身上的补子颜色品级参差不齐,但丝毫不影响当今圣上对他们的信任与倚重。 潜心殿的那张龙椅没有乾元殿的那般精雕细琢,却也透着无上的威严。龙椅上身着正黄龙袍的大晋天子并没有正襟危坐,而是一只胳膊靠在扶手上撑着脑袋,眉头紧锁,看着手上的奏折。 “何人放的火?” 对于皇上的问题,下面十几人不约而同地修闭口禅,这个问题不说在座各位都不知道答案,就算知道,那也不是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来的。 毕竟以结果来看,皇坐上那位才是最大得益者。 皇帝似乎不耐烦地叹了口气,随手将奏折扔在平时批写奏折的御案上。 “听说长安王最近要进京?” 一旁听政议政的太子殿下上前拱手道:“按常理每年清元佳节先生都要带着学生祭拜圣庙,长安王前两年因北夷犯境没有进京,如今正是佳节临近,长安王便也顺道进京述职,现已经将至北城。” 皇帝点点头,道:“等长安王来后……” 不等天子说完,下面走出一位皓首老臣,拱手打断。 “陛下,长安王进京随从有一千精骑,有违祖制。” 皇帝挥手道:“长安王有功于社稷,现在想杀他的人那么多,他多带些人无可厚非,再者说,一千骑,威胁不到朕。” “陛下,长安王这一千骑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打破规矩的先例。”老臣做痛心疾首状。 皇帝语气中透着不耐烦:“周尚书所说有理,那朕下诏好好申饬一下长安王。” 老臣拱手而退道:“陛下英明。” 其余重臣皆闭口无语,权当看不见这场闹剧。 这便是做臣子与皇帝陛下的默契了。 那长安王是何等人物?那可是边陲重臣第一人,绝对的简在帝心,不出意外还会是下一任皇帝的先生,也就是帝师!其他藩王对于陛下的申饬可能会寝食难安,但这道对长安王的申饬估计都到不了长安王的耳边。 “封城三日,抓紧时间把那三人找出来,期间除了长安王一行任何人不得出入城门。” 皇帝挥挥手:“都退下吧。” 等群臣退去后,皇帝对一旁的太子招招手,问道:“影卫都出动了?” 太子点头道:“已经通知赵丹青了。” 皇帝严肃道:“务必在三天内找到这三人,三天后就是清元节,届时难以封城。” 太子道:“父皇,这背后绝不只有骆家参与其中,依儿臣看不如放这三人出去,把背后的人全都钓出来。” 皇帝摇摇头:“若是先帝在位时倒也不怕把那南宋皇室余孽放出城去,可朕武功不如先帝,震慑不住那些南宋老臣,若是放那余孽出城,怕是天下要乱啊,这也是先帝执意要把南宋皇室屠戮殆尽的原因。” “儿臣明白了。”太子颔首道,又问:“可为何要把皇叔贬出京城?” 皇帝道:“你皇叔手里兵权太大了,这里又不是边疆,朕知道那火不是你皇叔放的,那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 “儿臣认为皇叔留在京城能震慑不少蛇鼠之辈,这纵火之人说不定就是为了让皇叔离京。”太子道。 皇帝以手扶额,无奈到:“朕知道,可你皇叔本身就是一个威胁,朕原本也不想让你皇叔离京,但这把火把机会送到了朕面前,朕怎能不接?一个手握六万京城禁军的亲王,他与朕只差了一把椅子而已,朕容不得他。” “可若是那纵火之人趁皇叔离京,父皇尚未掌握禁军之时趁机叛乱,如之奈何?” “真当那六万禁军只认梁王不认朕?再者说长安王进京,不比梁王更有震慑?” “那若这纵火之人正是……”太子欲言又止。 皇帝道:“放心,不是长安王的人,他在京城里的棋子朕都知道。” 说到长安王,皇帝脸上掩饰不住有一些愧疚,却没有再说什么。 皇帝语气突然温和:“源儿,这几日你就跟着长安王好好逛逛京城吧,自上回长安王进京受爵,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 太子笑道:“知道了,父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