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帐前献策 (第1/2页)
怎么可能?! 陈俭与秦阳对拳的右手已经弯折成一个奇怪的角度,在昏迷过去之前,陈俭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对方也有三叠劲!那种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力方式,他绝对不会认错,就是自己引以为傲的三叠劲!而且劲力之强,比自己高了不止一筹! 秦阳站在原地,仍旧保持着出拳姿势,虽然满身血污看上去十分狼狈,但喜悦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叠劲!成功了! 这是秦阳通过“模仿”学到手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战技巧,而且这个技巧兼容性非常高,可以非常平滑地融汇在其它武功招式中。五倍、十倍、十五倍的三重打击,可以算是秦阳如今的杀手锏。 可以说,从成功学会三叠劲的这一刻开始,秦阳真正脱离了菜鸟身份,在这个时代跻身上流武将的行列之中了。 雍州军的欢呼声震天撼地,他们一拥而上,团团围住秦阳,将他高高抛起、接住,以此表达对秦阳为他们赢得荣誉的感激之情。 大家兴奋了一阵后,簇拥着秦阳到了点将台,接下来就是“武状元”的“君前奏对”环节了。 司马懿、郭淮、张虎等一干将帅,带着欣喜的神情注视着秦阳,某个姓夏侯的除外。 司马懿捻须笑道: “大战将起,而我军又得一员猛将,实乃天意也,这位壮士不知姓甚名谁,可有表字啊?” 虽然没见过司马懿,但看将领的站位,也知道说话的这位就是大军主帅,大将军司马懿了。 见大老板发话,秦阳略整衣冠,单膝跪地道: “回大将军,卑职秦阳,雍州陇西郡襄武县人,家中排行第二,尚未取字。” “哦?既如此,本帅赐你表字如何?” 上级给下级赐字,是一种拉拢手段,表示亲昵,秦阳当然不能在场面上驳领导的面子,便恭敬应允。 “嗯,你家中排行第二,名阳,有光亮之意,便取字仲明如何?” 其实阳字主要指山的南面,引申为光亮,司马懿这里强调引申义是寓意秦阳遇到他如同遇见光明。 秦阳当然不会说不好,稽首谢过后便站到一旁,接下来就是司马懿对今日阅军的讲话了。 “天色已晚,诸将士cao练辛劳。大战在即,而我军又得一猛将,实乃天意也。 “今蜀贼诸葛亮六犯我境,害我百姓,毁我农田,荼毒生灵,蹂躏州县,本帅奉天子令,统军二十万,誓将披肝沥胆,诛此凶逆!滔滔渭河,可鉴我心! “壮哉我军,军威猎猎,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引自骆宾王《讨武曌檄》) “传我军令:犒赏三军,明日卯时造饭,辰时渡河,望诸君同心戮力,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为我大魏,杀尽蜀贼!” “杀贼!杀贼!杀贼!”台下每个士卒都被司马懿这番演讲感染,高举兵刃呼喊。 三军雷动,气势如虹! ———————— 军阅后,中军帐中照例摆宴。 秦阳作为新晋红人,被司马懿把臂邀约,敬陪末座。 酒过三巡,夏侯和以要去查看陈俭伤势为由离席而去。 司马懿向帐内众将询问破敌之计,众皆称以大将军马首是瞻。 司马懿笑道: “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今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意思是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依山而往东,确实可怕;而今向西在五丈原布阵,将领们就没事了。其实这纯粹是司马懿放嘴炮,因为从褒斜道至长安,有整整三百里,诸葛亮如果真从武功出兵,在敌人地盘上把战线拉长三百里那是自寻死路。司马懿故意这么说,是营造一种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氛围,显得自己丝毫不慌。 这个时候,大家肯定要恭维一番司马懿智珠在握,一时帐内马屁不断,臭不可闻。 有将领就建议了,既然诸葛亮在五丈原不足为虑,我们就在渭水北岸扎营好了,等诸葛亮渡渭河来攻,咱们以逸待劳,半渡而击之。 司马懿笑笑:“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意思人口都在渭河南边,不能被诸葛亮收买去。 其实司马懿要渡河的真正心态是什么呢,他拿诸葛亮刷战功呢。 现在吴国那边打不下合肥就不足为虑,蜀汉是大魏天下唯一的刺头,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败了,还不死心,时不时就要出来碰碰,和大魏掰掰腕子,就是不服。 这个时候,司马懿把大军压过去,堵住诸葛亮的前路,让他过不了渭河,过不了渭河蜀汉北伐就失败了。 但你要真想司马懿去和诸葛亮拼命,他才不傻,他存着养寇自重的心思呢,我不把你打死,就赶你回去,下次再来,我再赶你回去,哎,就是拿你刷我司马家的声望成就,凭两国国力悬殊,只要把你赶回去,越后面你诸葛亮越蹦跶不出什么花样。 等到声望刷够了,军中亲信势力培植好了,蜀国也快不行了,就可以带兵灭了蜀国,挟灭国之功,行王莽之事,岂不美哉? 所以像秦阳这种底层军官要大大的栽培,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司马懿对郭淮说道: “明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