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身份之迷(下) (第2/2页)
帝薨逝,先太后受jianian宦王继恩蒙蔽,欲要更改诏书,扶持大皇兄登基,还命令投靠他们的禁军侍卫封闭宫门,包围东宫,逼迫朕放弃皇位的继承权。” “世人皆知是寇相设计囚禁王继恩,又力劝先太后改变主意,朕才能顺利继位,但若非当日五弟提前控制宣德门,又引军杀入皇宫,将投靠王继恩的禁军尽数斩杀,朕别说是登基称帝,只怕整个东宫连同朕与皇后在内都会被王继恩杀得鸡犬不留。” “朕清楚的记得,五弟将朕救出东宫的时候,浑身浴血,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十余个,当时朕便向五弟承诺,朕登基之后定会与他共治天下,同享富贵。” “然而,让朕没想到的是,五弟竟然连夜带着家眷离开了汴京,从此杳无音讯,便是朕派人四处打听,始终没有半点消息。”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朕本已不抱希望,却是有一名少年郎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接连斩获文武科举状元,更让朕惊喜的时候,这名少年郎陛见朕的时候,朕竟然看到他腰上挂着当初先帝赐给五弟的麒麟玉佩。” “后来,朕派人到这名少年郎的家乡查探,这才知道,五弟当年离开汴京后便化名赵伍,他的王妃杨静姝也化名杨七妹,辗转去到余杭县隐居。” 额…… 赵铭听完宋真宗的讲述也是愣住了。 毫无疑问,自己就是宋真宗口中的那名少年郎,只是……
赵铭将信将疑的道:“圣上仅凭一枚玉佩就确定臣是汉王之子,莫不是太草率了?” 宋真宗却是笑了笑,道:“如果朕没说错的话,你左边臀部有七颗红痣,呈北斗七星形状分布,这是你出生时候就带的胎记。” 还真是这样! 本以为自己重生的只是一个落魄书生,没想到摇身一变却成了汉王之子,身上流淌着皇室的血脉。 难怪宋真宗和刘皇后会对自己青睐有加,刚一考中状元就授官从六品指挥使,还同意自己的请求设立锦衣卫,让自己统领。 难怪他们会将那座王府赐给自己,不出意外,那应该就是自己那位便宜父亲曾经的汉王府。 难怪自己刚才都差点和殿前司动手了,却只是被罚了半年俸禄,不痛不痒。 难怪……联想到自己汉王之子的身份,这所有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 这事也太过匪夷所思了! 不过,自己连重生和系统这种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都遇到了,貌似多个皇室身份的隐藏属性倒也不足为奇。 赵铭很快平复杂乱的心情,心中却是又多了一些疑惑:“若正如圣上所说,臣的父亲是汉王,圣上的皇弟,为何却又放着权势富贵不享,跑去余杭隐姓埋名。” “说起来,你和五弟还真是一个臭德行。” 宋真宗叹了一口气,道出了个中缘由。 “五弟聪慧好学,至道元年,那时候他才二十岁,才名就已名震汴京,修为更是榛至宗师之境,深得先帝喜爱,曾多次夸赞他有经国治世之才,万夫不当之勇,甚至下旨将韩国公之女赐婚于他。” “只有朕知道,五弟早已和天波府杨家的七娘子杨静姝两情相悦,还未婚先孕有了你。” “若是寻常人家也就罢了,大不了让杨静姝做个平妻,无奈天波府杨家和韩国公都是名门望族,此前又因为杨太尉战死沙场之事,两家水火不容,汉王自然不愿意委屈了你的母亲。” “可是赐婚的圣旨已经昭告天下,五弟只能想尽办法拖延婚期,本想着找个机会请先帝下旨取消赐婚,先帝却因病薨逝。” “朕虽登基称帝,但倘若无故下旨取消先帝的赐婚,也会被视为不逆,为天下诟病,当时朕刚刚继位,也需要韩国公的支持,帮我稳定朝局,五弟应该是不想让朕为难,再加上未婚先孕向来为礼教所不容,若是被那些御史言官知晓,定会借此大作文章,成为皇室丑闻。” “所以,汉王索性选择一走了之。” 原来如此! 赵铭恍然大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