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江南范家,威武不能屈!查抄家产,格杀勿论!  (第1/4页)
    “楚国公。”    “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办?”    粮仓官员看着面前缄默不语的苏长歌,小心谨慎的问道。    “你将那些粮食涨价的商贾名单都送来,同时以本国公的名义,让他们到府衙来一趟,就说本国公有事要跟他们谈。”    苏长歌开口。    平淡的语气中透着几分冷意。    这一次江南受灾。    本来就是豪绅、商贾和吴王这群人勾结陶先生搞出来的。    这段日子自己一直忙于赈灾,调查之事按陛下的安排,暂且交给陆尚书和卫国公去办,准备等掌握证据后将这群人给一网打尽。    然而现在。    这群人似乎有些等不及。    觉得朝廷不知道是他们在背后搞事,亦或者觉得朝廷没证据奈何不了他们。    不仅敢上涨粮价。    还高价收购官府派发的粮食。    如此整齐划一的举动。    摆明是有人在幕后cao纵这一切,而且十有八九陶先生这老阴货参与其中。    想到这,苏长歌眼神渐渐变得冷冽,不怕陶先生出手,就怕他从此销声匿迹起来,而只要动手,就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而听到安排,粮仓官员点头答应。    “诺,下官这就去办。”    话音刚落。    突兀间,就听一阵马蹄声在耳边响起。    苏长歌转头看去。    只见卫国公身骑一匹白马赶来。    而后干脆利落的翻身下马,来到自己身前,面色格外凝重的说道。    “苏状元,老夫有急事找你商量,江南各郡的军粮....都快告竭,将士们最多还能再坚持十天,请你快些筹备军粮。”    “要是将士们都吃不上饭。”    “恐怕会出现哗变。”    卫国公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江南富庶,很少缺粮。    再加上前些日子是雨季,存粮太多容易发霉,因此军粮大多由官府收购。    但现在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就暴露了。    将士们吃不上饭。    还怎么指望他们听指挥办事。    “您老别着急,粮食的事我已知道。”    听到又跟粮食有关,苏长歌安抚一句,他倒不觉得意外,毕竟民以食为天。    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    粮食一旦出问题。    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军粮不够,很明显是吴王那群人早就预谋好的,为的就是让士兵哗变。    试想一下若是江南发生洪灾,死伤无数,百姓和将士都吃不上饭,这时吴王和豪绅商贾带着粮食站出来,那必定是从者如云。    而后。    只要蛮夷那边再搞点小动作。    凭朝廷现有的力量,一时还真拿占据大江而守的吴王和陶先生没什么办法。    不过好在洪灾并没有发生。    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乃是江南的粮食,有将近八成都在这群人手上,几乎跟垄断没什么区别。    而想要化解这场危机,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放弃以工代赈,让百姓和将士喝米汤吊着,等朝廷从各地调粮就好。    然而,苏长歌却不愿意这么做。    不是为了面子和政绩。    而是灾民本来就苦,现在却连这最后一条活路都被这帮劣绅给堵死。    凭什么?    随即,苏长歌目光看向卫国公。    “粮食的事晚辈自有办法。”    “您老回去后,让庐江郡的官兵集合,吃饱饭,这两日官府会有调动。”    苏长歌语气格外冷冽。    声音响起。    卫国公不由愣了一下。    但转瞬就明白苏长歌口中所指的官府会有调动是什么意思。    这小子。    不会是打算动手强抢吧?    要真是如此。    爽是爽,但这般蛮横粗暴,他就不怕招来各地官员和豪绅的非议吗?    要知道苏长歌上次坏了官场规矩,收受贿赂不办事,就已经让很多豪绅和官员心生不满,觉得他不懂事,现在要是再坏规矩。    这群人在背后指不定怎么非议他。    “苏状元,你可要三思啊。”    “这件事一做。”    “你日后在官场上可就寸步难行,那些豪绅世族肯定会出手打压你。”    卫国公好意出言劝阻道。    规矩。    本身就是一群人约定成俗定下的,有人不守规矩便会招致群起而攻。    现在苏长歌动手抢钱抢粮。    等于彻底坏了规矩。    豪绅和富商必定会不遗余力的对付他,将来他在朝堂上的政敌将多如牛毛。    这小子难道一点不为未来着想?    “没事。”    “本来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    “更何况,朝廷设官分职,皆为利民耳,若所做之事不能利民,不以民事为事,不以民心为心,实与贪官污吏罪相等。”    苏长歌面无惧色,语气格外认真。    现在就怕了。    那等到将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被千夫所指的时候怎么办?    而伴随声音响起。    卫国公看着面前这个眼神坚定的年轻人,心中不由一震。    “天下百姓能得苏状元为官。”    “实乃百姓之福。”    卫国公发自肺腑的感叹一句。    他这辈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对这个后辈读书人,实在是打心底里的佩服。    只可惜...    卫国公瞥了眼边上的鱼幼薇和清玄。    只可惜这小子女人缘太好,自己孙女碍于身份,终究慢了一步,否则他慕家能得此佳婿,霍家那老货不得眼红死。    随后,他也没再出言相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