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无限人生_第28章 民富国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民富国强 (第1/2页)

    8月初的一个晚上。

    用膳后,蓝鑫和太子等人一起在御花园纳凉,谈家事,也谈国事。

    “太子,天京如今有多少人?”

    “天京人口已过百万。”

    “和朕说说,你对天京的了解。”

    “天京城内番商番客数量过万……天京城中店铺达6500家……天京有五十二所小学,十二所初中,八所高中,一所大学……身价超过十万圆的富户超过五十家……一般的街边小贩月收入超过三圆……普通的力工每日收入80文,手艺精湛的木匠单日收入超过200文……天京共有巡警一千两百名……”

    太子一口气说了一达通,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有点杂乱,但蓝鑫听得津津有味。

    等太子说完了,蓝鑫欣慰地点点头,微笑道:“说的挺好的,你能说出这些,说明你这个天京府尹很称职。”

    自从蓝鑫穿越重生以来,大明政府改变了周、秦、汉、唐时期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从事买卖活动的旧规矩,允许市民在御廊开店设铺和沿街做买卖。

    为活跃经济文化生活,兴王府放宽了宵禁,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

    大明从兴王府迁都到天京之后,这一套政策也搬到了天京。

    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晚警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

    晚上九点过后,蓝鑫和李暖一起进了卧室。

    自己动手脱掉衣裤,只剩一条来自后世的内裤,蓝鑫躺了下来,让宫女把田黄石拿过来,一边把玩田黄石,一边和睡在枕畔的皇后聊天。

    田黄石已经成为了大明皇帝的专有用品,他把田黄石产地划为皇庄,派了七十多位士兵驻扎在此地,另外迁移了一百多户百姓到这个皇庄,一是为他种地,而是帮他采挖寻找田黄石。

    如今,蓝鑫手里已经有三百多块田黄石,有大有小,最小的田黄石不足五克,最大的田黄石超过1267克,他觉得这块最大的田黄石拿到后世的2020年,放在拍卖会上拍卖,至少能卖一亿三千万以上,单克售价超过十万。

    天气太热了,蓝鑫不想折腾。

    李暖主动撩了一下,蓝鑫拒绝道:“今晚就好好聊聊天。”

    “臣妾遵命!”李暖无奈道,“陛下热不热,风要不要大一些?”

    “刚刚好。”

    穿越之前,蓝鑫在随身储物空间里放了一台风扇,用坏了。

    大热天的,作为皇帝,蓝鑫不需要动手扇风扇,宫女会给他扇风扇。

    和风扇,以及空调相比,宫女扇风扇的效果真的很一般。

    蓝鑫并不是一个苛刻的人,自己躺在床上,而宫女站着给他扇风扇,他觉得宫女挺辛苦的,所以,他不会提出太过分的要求。

    沉默了一阵,李暖找话题问道:“陛下,紫禁城快盖好了吗?”

    “有几座宫殿差不多完工了,还有些收尾工作,朕计划明年三月一日在新的宫殿上朝。现在天气太热了,朕不想出去走动。等到了十月份,朕和皇后一起去紫禁城看看。”

    “好的。”李暖微笑道,“带上后宫的妃嫔,还有皇子皇女,人多热闹一些。”

    “也行。”蓝鑫侧过身,亲吻了皇后的脸颊,“皇后,你想老家吗?”

    “不想,有陛下的地方就是臣妾的家。”

    “这话朕爱听!”蓝鑫笑呵呵道,“最近岳父岳母身体还好吧?”

    “不太好,宋管家来信说,臣妾父亲越来越糊涂了,很多时候,除了母亲等少数人,其他人都不认识了。”

    “生老病死,这是正常的,皇后看开一点。”

    ……

    ……

    明昊二十二年,花了近五年时间,紫禁城的主要宫殿建成.

    二月二十七日,蓝鑫搬入紫禁城居住。

    因搬家,蓝鑫休息了三日,二月十六日、二十七和二十八三日都没有上早朝。

    三月一日,蓝鑫首次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上朝。

    为了省事,蓝鑫在这个时空创建的大明帝国,新皇宫名称剽窃了另外一个时空的紫禁城,建筑设计图也大体剽窃了,甚至三大殿的名称也剽窃。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三大殿是大明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

    五月初,皇后母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天京。

    虽然李暖很悲伤,但她没有亲自前往兴王府奔丧。

    蓝鑫命太子代表皇室前往兴王府,凭吊李夫人。

    仁和抵达兴王府,见到已经不认识他的外公李国公,几日之后,他外公也去世了,他亲自为外公cao办后事。

    自从蓝鑫穿越重生以来,大明帝国就废除了谥号,这一次,他也没有因为皇后的父母去世,对他们进行加谥。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

    八月二十九日,天黑之后,仁和回到天京。

    当晚,仁和没有进宫,住在自己的府邸。

    翌日,仁和参加早朝。

    早朝结束后,天子把太子招进了书房。

    “仁和,人免不了有一死,别太伤心了。”

    “回禀父皇,李国公临终前,儿臣能陪在他身边,算是儿臣的幸事,如今,儿臣不再像之前那么悲伤了。”

    “等会儿,你去见见你母后,她挺挂念你的。”

    “儿臣知道了。”

    “这次去兴王府,沿途经过多个府县,有何见闻?”

    “穷乡僻壤的百姓还过着贫苦的日子,只能守着几亩薄田养家,很少有机会通过做工的方式赚钱。”

    “贫富差距,这种事情见永远存在。将来,大明更加强盛了,可以想办法帮助贫困山区的百姓增加收入,还有将一部分山民迁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了,兴王府变化很大吧?”

    “变化很大。短短五年多时间,兴王府城内多了很多房子,居住人口也更多了,商贸更繁盛了,来往的番商番客更多了。”

    “有些人以前是番商番客,如今,已经成为大明子民。”

    “臣儿知道。”仁和笑道,“这些年,大明的疆域扩大了很多,大明的将士已经掌控东南亚所有沿海城市。父皇,儿臣想乘船去东南亚看看。”

    “不行!”蓝鑫毫不犹豫地拒绝道,“相比其他国家,大明的航海有很大的优势,但出海航行,还是一件危险性很大的事情,你是大明的太子,不能做这种危险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