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言多必失 (第1/1页)
第92章言多必失 在农义云的提醒下,农清平、余秋实才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两人下了车。 农清平朝着四周看了看,说道: “这里距离焦岭很近,不是这里。土质好的地方在下面,那边!古代叫‘会宫大坂’。大坂那一片,是粉沙土,看起来没有粘性,可是烧出青砖、小瓦后,反而更硬,更有韧性,不容易碎……” 正是这里有特殊土质,所以成为“贡砖”、“贡瓦”指定窑厂。 听了爸爸农清平的讲述,农义云突然地想起来:后世有人在这一带发现了“稀土”。 水泥厂等企业,都来买这里的土。 听说!只要加入少量这里的土,生产出来的水泥特别好。炼出来的钢材,更硬更有韧性。 很有可能!爸爸说的“会宫大坂”那一片,里面含有稀有土质。 为了现场见证,三人又上车,把车子开了回来。 “那边的高墩,可能就是古代的窑厂,马蹄窑!” “有些马蹄窑的样子!” “那边是古代的粮田示范区,土质好,没有沙,都是城山上面流下来的泥巴。” “这一片!大好良田啊!” 看到这一片大好良田,农义云、农清平、余秋实三人都怀疑:能不能搞定征收? 会宫这边能批准么? 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良田保护法”,不那么重视。可是?这些土地都承包到各家各户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他们愿意么? 只要有人站出来cao蛋、反对,你给他们再高的补贴都是没有用。 征收土地这一关,你就过不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个在农田里面干活的中年妇女见状,上前来怀疑地询问道。 “我们!” “我们随便看着!这里都是良田啊!产量高!”农清平打断农义云的回答,之乎者也地应道。 余秋实站在一边,也有打听的意思:这里办龙窑厂如何? 见农清平不说,也觉得:不说为好。 天机不可泄露! 当地人要是知道你来这里开办龙窑厂,还不知道怎么算计你。 等到与镇府那边搞定这个项目,到时候由镇府出面,按照相关政策办事。 这样!个别人想cao蛋都起不了作用。 改革开放的脚步,是任何人也阻拦不了的。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阻止就是阻止历史的进步…… 所有人都必须支持大政策。 “去年!县城那边有个大老板过来投资,说要在我们这里建龙窑厂。结果!被我们拒绝了!我们这一片大好良田,怎么可能让他来建龙窑厂?……” 说起这件事,中年妇女很生气。 “古语说!窑烧十里空!也有人说!窑烧十年空!意思是说!窑厂之后,这里十年之内都无法再种庄稼!十年!” 农义云争辩道: “我听说!‘窑烧十里红’。意思是说!这里办龙窑厂了,能够带动方圆十里地的人富起来。有了龙窑厂!周围的人就有地方打工挣钱。方圆十里的人都富起来了,难道不好么?” “可是?我们的良田没有了!” 中年妇女朝着农义云看着,突然地发现:这个年轻人好帅! 真的!还没有见过这么帅气、高大的年轻人! 这衣服!城里人穿的! 农义云解释道: “良田是没有了,可你们得到了十年的补偿啊?没有良田你们一样有收入啊?是不是?而且!还不要种地就有收入。种地!一年辛苦下来,能有多少收入呢?遇上干旱,颗粒无收。 另外!人家既然来办龙窑厂,征收了你们家的良田,一定会优先照顾你们在厂里面做活,做轻松一些的活。 再说!开办龙窑厂也征收不了多少田地的。这一片!也就几十亩。 以后龙窑厂不办了,这里还可以种树。或者!做成鱼塘。虽然没有良田了,可一样还能作为其他用途。比如说!办其他工厂。 在江浙那边,到处都是工厂。以工厂为主,工厂比种田划算,为什么一定要良田呢?” “是啊!是啊!”余秋实应道:“出去打工的人都知道:江浙、深广一带,由农业变工业了,谁家的田地被征收了那是谁家发财的机会来了。” 农清平也应和道:“改革开放就是要我们快富起来,怎么富起来就怎么搞!” “……” 在农义云、余秋实、农清平的解释下,中年妇女也就没有再争辩。 心想:好像还真的是那么回事! 要是有人把我的田地征收了,不仅给我十年的补偿,还照顾我就业。 就业!又能另外拿工资! 真的!你不答应你都是傻子。 先富起来再说! 谁知道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不会吧?你们就是来办龙窑厂的?”中年妇女回过神来,有些讨好地问道。 农清平应道:“我们是板桥镇人,不是县城那边的人。” “我是板桥镇余庄的!”余秋实用手一指余庄方向。 余庄!距离这里并不远,可以看见。 “余庄的?你家是余庄的?”中年妇女有些惊喜地问道。 “你余庄有亲戚?” “有!有!” “呵呵呵!” “我弟弟的老婆也就是我的舅母!她是余庄的!” “哦?” “听说!你们余庄有一个人!那个谁?叫什么名字呢?他家的一个女儿,十六岁!远嫁到魔都去了,魔都人有钱,给了他家五万!” “……” 说来说去,说的是我余秋实啊! “阿姨!她们是自愿的!不是卖过去的!”农义云赶紧插话道。 不然!只会闹得大家不愉快! “唉!”余秋实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个人就是我!我叫余秋实!唉!一言难尽!不是我余秋实强迫的!我家二姑娘她自愿的!魔都人有钱,愿意给钱!” “原来是你啊!” 中年妇女马上改口道:“做父母的!哪里舍得呢?唉!谁要他们的钱了?只要她们过得好,做父母的就心安了!唉!” 心想:就算是我!谁要我家女儿了,我也愿意。那是五万块钱啊!天大地好事啊! 大家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分开了。 中年妇女还要干活,农义云三人还要回板桥镇镇府。 龙窑厂选址的事,基本上定了,就在这里:会宫大坂。 那么!板桥镇镇府那边呢?怎么回话? 不能不给乡长面子! 不能不在自己的镇上建工厂! 农义云决定:找一块荒废的山地,把它平整了建水泥楼板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