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三) (第2/3页)
软地垂在额前,在强光环境下他的眼睛也不那么红了…… 由于日晒强烈,于是我和绝影来到cao场边的一棵大榕树下。他可是未来的人,谁不对未来充满好奇呢。 “未来,是怎么样子的说点来听听。” “你想听什么呢” “什么都行……人类后来怎么样了” “这问题也太大了吧。” “那……中国足球后来有赢过越南吗” “……算了,你还是问些大问题吧,太细小的事情我也记不住。” “那……地球还在的吧” “废话,当然还在……不过,也差一点就不在了。” “因为‘三战’吗那是怎么回事” “不错,因为‘三战’。打仗嘛还能怎么回事,从古至今,不都是争地盘没谈拢最后就只好打一架么。” “后来呢” “挺好的,不,我是说结果挺好的,过程当然很悲惨——地球上死了一半的人,而交战双方的地盘基本上和战前没什么变化——但是战后人类开始和同为一家,地球上从此没有了战争。” 嗯,早知道就不用打了,找灭霸来打一响指就得了。 “后来呢” “后来后来地球人就开始冲出地球了,宇宙那么大,要地盘就到外星去呗。” 绝影懒洋洋地倚在树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想听故事啊,好吧,那我就讲给你听。” “‘三战’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向宇宙进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三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比如‘可控核聚变’,这个你知道吧。” “知道一点:原子弹是核裂变,但污染严重,氢弹就是核聚变,威力更大,污染反而更小,‘可控核聚变’相当于控制氢弹慢慢爆炸,从而逐步释放能量,全世界一年的所有耗电量加在一块,也只需要几吨的核聚变燃料,有了‘可控核聚变’就等于有了无限能源……对吧。” “呃……算你对吧,总之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正式落地应用之后,地球上的能源问题就算解决了,而飞向太空的宇宙飞船的能源问题也就解决了。后来又出现了‘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技术,即‘微型可控核聚变技术’,那之后小型飞船就也可以航行到宇宙的深处了。” “小型飞船……有多小” “一座山那么小。” “这……小吗那之前的飞船有多大” “一颗小行星那么大……真的,我们那时都是直接捕获一颗小行星,再进行改装的。” “啧啧啧,那么大。”我赞叹不已。 “除了‘可控核聚变’,还有一项技术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曲速引擎’。” “我听过我听过……这是啥啊。”迎着绝影瞟来的目光,我连忙解释:“这个名词我听过,电影电视里都有,但原理不太清楚。” “不知道就算了,我也懒得说,你只需要知道,‘可控核聚变’提供了太空航行的无限能源,‘曲速引擎’解决了在宇宙中长距离航行的速度问题,还有‘远距离非生物传真技术’解决了太空航行的物资补给问题……” 我虽然不懂,但我大受震憾,总之不明觉厉就是了。 绝影大概很享受我敬仰的目光,继续说着:“可是宇宙还是太大了,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边缘是在六万亿光年以外……” “不是有了‘曲速引擎’” “那时候使用‘曲速引擎’的飞船一年也只能航行几十至上百光年。” “噢,那到宇宙边缘岂不是要六百年,啧啧,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不够。” “六百年你一年跑一百光年,六百年不也只有六万光年!我说的可是六万亿光年!你得跑六百亿年!而且宇宙边缘的星系现在还在一刻不停地以超越光速的速度在远离。” “啊呃哦……” “不过,说起来我们现在最远也已经到达了五万亿光年以外。” “咦,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穿越黑洞喽,黑洞你知道吧……你真的知道那简单说来我听听。” 这是要考我么黑洞的事情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么。 “黑洞嘛,黑洞就是……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以后,又提出了‘虫洞’,也叫‘爱因斯坦—伯森桥’……” “是‘爱因斯坦—罗森桥。”绝影更正我。 “行吧,‘虫洞’就是连接宇宙两个地方的一根管子,入口叫‘黑洞’,物质只进不出,另一端的出口叫‘白洞’,物质只出不进。很多时候人们把‘虫洞’和‘黑洞’混为一谈,说到‘黑洞’的时候其实指的是‘虫洞’,有的时候又相反。‘虫洞’是宇宙中看不见的一根管子,而‘黑洞’虽然在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因为它的引力巨大,连光都飞不出来,但我记得有一年这个看不见的黑洞却被拍下了一张照片,那就还是看得见的——在特殊情形下用特种设备……” 我把我知道的都说了出来,除了有一点没说:曾经我以为黑洞长得像飞碟一样,后来才想明白它是一个球体,360度无死角地吞噬着靠近它的一切物质。 绝影:“就这” “穿过黑洞就可以到达宇宙的另一端。” “这你已经说过了。” “黑洞外围还有一个什么视界,相当于临界点,在这个视界之外你还有可能逃走,但一旦过了这个临界点,那就再也逃不出黑洞的引力了。” “没了” “不是你让我简单地说一下” “哈哈哈。”绝影大笑起来,然后他收起了笑容,“在我的年代,我们确实已经能够穿越黑洞,你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 “虽然有了无限能源和曲速引擎,但宇宙实在太大了,所以人们继续寻找别的办法,很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黑洞。通过黑洞到达宇宙的另一端的想法已经出现了近200年,但始终没能实现过。幸运的是,‘三战’以后,在一些前置的技术成熟以后,有一位科学家提出并论证了穿越黑洞的方法——通过‘黑洞眼’。 “地球上每年都刮台风,带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