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弥合东西?(3/3) (第1/3页)
闻言。 项梁心中一喜。 他连忙问道:“还请范兄为我指点迷津。” 范增负手而立,望着平静的水面,淡然道:“而今天下纷纭不断,主要是由秦廷主导,加之秦廷本就强势,自会营造出一股天下归秦的假象,然无论秦廷如何挣扎,如何遮掩,都始终无法回应一件事,便是东西隔阂。” “而这才是天下今后将大乱的根本原因。” “各地之间语言不同、文字不同、货币不同,甚至连风俗都不同,想要弥合东西两地的差异,这岂是易事?即便始皇有超迈古今之心,但他终究难以一掌撑天。” “诚然。” “始皇这些年做了很多事。” “每一个举措都可谓是大手笔大气象。” “一体筹划出大秦新体制框架,行郡县,布官吏,推行政,去旧法,无一件不做的行云流水,又掷地有声,然纵然始皇有如此雄心,但想弥合东西差异,又岂是一人能做到的?” “他做不到。” “不仅始皇做不到,其他人也做不到。” “只不过相较于过去的横冲直撞,秦廷现在变得柔和不少,不再执着于用行政命令推行,而是开始注重起了内政,试图从内部去扭转局面,然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大秦之危便在这东西差异。” “始皇做再多举措,都没办法解决的。” “但始皇推行了天下一‘治’。”项梁有些不确定道。 范增冷笑一声,不屑道:“天下一‘治’,大秦做到了吗?地方真的推行了吗?秦推行之秦半两,天下又有多少人在用?秦之度量衡,又有多少市场在用?至于文字、语言,这根深蒂固之事,岂是一道政令就能轻易改变的?” “而且” 范增顿了一下,漠然道:“大秦方向错了。” “这几年,秦廷逐渐发力,让天下顿感压力,从最初的官山海,对商贾进行整治,再到后面开始清理其军功爵之积弊,再到如今开始整顿吏治,明眼上都看的出来,秦廷的确在朝着好的方向变化,然错了就是错了。” “这些变动对天下只会起到反作用。” “因为士人上升无门。” “自周代开始,天下便由士人执掌。” “而大秦立国以来,其实已对士人广开一面了,让不少士人得以在地方为官为吏,只是并无太多晋升空间而已,但勉强是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然随着扶苏被立为储君,秦廷开始改善军功爵之积弊,将获得军功的士卒提出用官职来置换功赏。” “这无疑彻底堵死了关东士人的出仕之路。” “天下官吏皆为秦人。” “这如何不会让士人愤懑不满?” “又如何不会让越来越人不满,最终投入到反秦之列?” “最终天下一定会反的!” “士才是天下根本,秦廷却是忽视了。” “没有士人来弥合东西间的差异,大秦今后地方只会越加动荡,等到这股动荡严重到秦廷都震慑不住时,那便是天下大乱之时。” “而今秦廷的改善,只是垂死挣扎罢了。” “但也不得不承认。” “在秦廷这番动作下,很多官员受到了蛊惑,认为秦廷已在逐步加强对天下的掌控,继而开始出现动摇,甚至是主动倒向秦廷,然这只是他们没有看清天下大势罢了。” 说到这。 范增冷笑一声。 对这些官吏是嗤之以鼻。 地方的这些官吏,终究是目光太过短浅,只能看到一时之利害,看不到太过长远,他们以为趁着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提前为秦表忠心,换取秦廷的信任,继而让自己的仕途更加安稳,殊不知,这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等到天下大乱之时,这些人将会最先死。 但在这波橘云诡的天下,又有多少人能看清虚妄呢? 注定是少数。 尤其还在秦廷这般压力下,一时失去分寸,做出错误决断,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只是犯了错,注定要付出代价。 烈火烹油。 最终只会被焚个干净! 听到范增的解释,项梁大喜过望。 只觉拨云见雾,原本还有些不安的心绪,当即安宁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