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对标长安 (第1/2页)
翠微山高百丈,方圆占地近十里。 如今的翠微山上,人造的飞泉流瀑蔚为壮观,有仙鹤翱翔其上。 而隐秘于林间的是一栋栋精美的院落,用石灰粉刷得洁白的墙面上在林间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每一栋小院里都设有进水排水的沟渠,园中有花卉果蔬,池中有游鱼相戏。 虽然院子占地面积不大,却设计得却极为精巧。 而这样的院落,山腰的范围上足足有数千栋。 山顶上一座占地规模恢宏巨大的古典建筑,建筑大到占据了整座山顶的范围。 院落与巨大的建筑间隐约有亭台楼阁蜿蜒起伏。 而在山脚之下,便是数十栋巨大的方块式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十余米高,数百米长。 建筑分为三层,每层又有数十个隔间,分为几个区域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翠微山脚。 山脚处的建筑,自然就是将来的学生宿舍,光宿舍就已是几十栋,足以容纳数万人居住。 而山腰处的精美院落,自然就是大唐皇家书院的老师们的宿舍。 人手一栋,还搭配各种社区便民服务。 至于山顶处规模最为巨大的那座古典建筑,则是张拯划定的书院藏书楼。 只是藏书楼如今还未完全建成,毕竟是在山顶动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这处藏书楼,在张拯的计划中,将会在未来无数个世纪中,成为整个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是整个天下,包括所有仰慕大唐文化的附小国藩属,而不仅仅只是大唐。 而这些东西,还仅仅只是翠微山这一处。 以翠微山为圆心散开直径三公里的范围,还有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在渭河畔拔地而起。 那些都是大唐皇家书院的教学楼,足有上百栋的宏伟建筑。 张拯摒弃了大唐传统的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而是将后世大学的概念直接搬了过来。 既然是做学问的地方,那自然是要最求简单高效,一切为教学服务。 这一片犹如一座新城的范围,便是大唐皇家书院的一期工程。 而仅仅只是这第一期的工程,在去年以工代赈的国策下,征发的民夫数量便以数万人计。 大唐国库更是已经在这里投入了近六十万贯铜钱。 六十万贯是什么概念,即便是张拯麾下的印刷厂。 以印刷厂现在的规模和收入,也要日夜不停的运转将近十年年才能挣到那么多钱。 而在大唐如今财政近乎枯竭的状态下,李世民依旧愿意投入那么大的资本。 来对书院进行基础建设,足可见李世民对大唐皇家书院的重视程度。 如今虽然是冬天,但翠微山上的绿植已经郁郁葱葱,这都是工部花大代价自洛阳移栽过来的珍贵绿植。 所以相比其他地方一片干枯萧瑟的景象,冬日的翠微山是如此显眼。 而今日的翠微山,将会迎来它的第一批住户。 也就是跟随张拯而来的这五十余位墨家弟子。 这些墨家弟子,自然不会是书院的老师,因为他们都很年轻,大多十六七岁。 既然不是老师,那自然就是学生。 事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