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什么暴秦,那是我父王! (第1/2页)
转过,依旧有商贾过来交定钱。到第三日截止时,共有113家缴款,得定钱五百六十五万两。 消息一经公布,瞬间震撼了整个朝堂,包括朱元章本人。 他知道江南有钱的人很多,未料能有这么多。 须知,这纹银五万两,放在朝廷只是杯水车薪,可对士绅商贾人家而言,绝非一个数目。 一个亲王才多少俸禄,一个国公才多少收入……嗯,这其中,有不少勋贵之家暗暗投的钱吧! 老朱想到此处,却没命锦衣卫密查,毕竟此举也算心向朝廷。 他年纪大了,有些杀不动了。只要不是自己跳出来找死的,一般时候还是有好生之德的。 除此之外,更多感慨是对于立朱樉为太子的庆幸。 此子即嫡且长,文治武功尚可也就罢了,还能如此搞钱,普之下又有几个是他对手?须知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啊! 而朝堂上的诸位重臣,对朱樉则基本就是钦佩了。毕竟历朝历代,国库里的钱就很少有够花的。 朱樉当秦王时富甲下,当太子后,将烟草收入献给朝廷,又在数日间筹集五百多万两用于赈灾。 实话,过于优秀了! 不过,一想到以后朱樉登基,朝廷的财政收入会更多,大臣们的收入也会增加,这些人还是蛮开心的。 可对于有其他想法的人,闻听这样消息,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京师,越王府,后花园。 朱允炆坐在一处以玻璃为顶搭建的凉棚下,坐在火炉前,喝着上好的龙井,赏蒙蒙细雨,心中不出的惬意。 然内侍上前报告消息,却让他失手将茶杯打翻了。 “你什么?五百万两,怎么可能?” 因为已经离开大明的权力中心,朱允炆知道朝廷赈灾,知道朱樉调拨了很多钱粮,知道二叔在召集一帮商贾,要弄什么采矿权招标。 可偏偏其中的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 此刻乍闻具体消息,真的是惊呆了! 对于一个熟知大明财赋状况的人而言,他太知道想合法合理且及时的弄到这么一大笔钱,有多难了。 五百万两,怎么可能?那些人疯了吗? 可再想朱樉以往的开矿经历,又觉一切都是那么合理。 老太监见朱允炆失神,解释道:“大家都觉秦王这些年开出的矿产,每个都获利颇丰,若能拍下一个好好经营,不仅能有机会训练私兵,还能大赚一笔,非常划算。据奴婢所知,曹国公便借两名妾室娘家的身份,交了十万两啊!” “十万两,这老子,还真有钱啊!”朱允炆冷笑。 那曹国公李景隆,原本与他关系极佳,算是他这边的军中大将。却早早投向了朱樉,真的是提起来,便恨的牙龈痒痒。 老太监见状,顺着朱允炆的口风道:“李九江这两年投了暴秦,卖力逢迎,得了许多好处,连烟草……!” 话未完,脸上却挨了一巴掌,把老太监都打懵了,不知发生了什么。 却见朱允炆一脸厌恶表情,厉声道:“什么暴秦,那是我父王!若不看在你伺候多年的份上,今日定不饶你!” 老太监吓的慌忙跪地,心里道:“还不是你往日,暴秦暴秦的叫着,如今见人家势大,居然一心认爹了!” 嘴上却:“殿下恕罪,奴婢该死,求殿下饶过这一回吧!” 朱允炆心中烦躁,挥手不耐烦道:“滚吧!” 老太监吓得赶忙就走,冒着雨往自己的房间去。 路上,却被一个人拦住了,乃是府中另外一个管事太监,宋成。 “老谭,你脸怎么了?” 被打的老太监叫谭俞,先跟朱标,后跟朱允炆,是府中的老人了。 此刻无故被打脸,心中亦有怨气,叹息道:“没什么,王爷心气不顺,挨了一巴掌!” 宋成道:“自当初被封越王,他便一直心气不顺,咱们做事,得多加心啊!” 谭俞本想吐槽两句,但怕言多有失,是以只是干笑两声。 宋成忽然道:“走,到我屋里喝两杯?” 谭俞估计,朱允炆一时片刻不会找他,也就同意了。 宋成房里,很快有下人送来酒菜,两名管事太监坐而对饮。 的,都是宫闱秘史。 话题基本围绕秦、晋、燕三位藩王。 来去,还属燕王朱棣,对他们这帮苦命人最和善。 …… 金陵,晋王府,因要参与为朱元章祈福的水路大会而留在京师的大和尚衍空,在闻听朱樉数日间筹到五百万两白银的消息时,也是心中骇然。 五百万两啊,就算把朱跟他加一块,也没法在几日内弄到五百万两白银! 别五百万两,就是想合理合法的弄到一百万,也是相当难的事。 朱樉能搞出这么多,真的是严重打击他的信心。 到了此刻,他觉得除了刺杀、下毒,已没有别的法子在朱樉手中夺取皇位。 至于起兵造反什么的,希望太渺茫了。 书房内,他提笔想给朱写信,然一会想劝朱放手,一会又想劝朱放手一搏,连自己都下不了决心,只能将笔扔掉。 走出书房,来到蒙蒙雨中,闭目静思。 …… 北平,燕王府。 朱棣得到这消息,已经一个月以后了。 看过密信中的内容后,朱棣一句话都没,只将密信递给一旁的道衍,一个人来到院内看晴朗的空发呆。 道衍和尚看过之后,也是瞠目结舌,半晌反应不过来,旋即叹息:“阿弥陀佛,险些破洒家道心!” 随即起身,来到院中朱棣身旁。 “王爷,可是心生退意?” 朱棣苦笑,“论长幼名分,我比不过他。论财力权势,亦比不过。你,我还有希望吗?” 道衍叫了一声佛号,旋即道:“王爷,你觉得自己,还有退路吗?又或者,愿意在往后的余生里,当一名无权无势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