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父见子未亡抽出七匹狼 (第2/2页)
br> 这让笃信鬼神天命的嬴政,心中甚是烦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封祭地母,他便要低调许多,甚至不愿让齐鲁儒士知晓用了何种礼数封祭。 此为自卑! 是的,此时的嬴政,心中多少是有些自卑的。 纵然大秦武功强盛,但有鸟用? 麾下锐士哪怕打穿寰宇,也终究是虎狼,齐鲁儒士讥讽,天帝也看不上! “陛下,臣等为封禅谏言献策绝无有讥讽之意,实是泰山封禅乃天地间最高大祭,不得不慎重。” 博士仆射淳于越再次开口,向嬴政俯首一拜道:“当年鲁国季孙氏,游泰山欲行封禅,结果被孔子耻笑,被诸民耻笑。另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也欲行封禅之礼,最后被管子所阻……” 这话,确实不是讽刺。 而是直白告诉嬴政,你是真的不配封禅。 “住口!” 赵子虎低喝一声,不耐烦道:“季孙氏这种人,也能和陛下相提并论?” “那齐桓公与陛下相比,也相差老远了好吧!” “不是我这为人子的给吾父脸上贴金,就是站在旁人立场,陛下的德行也足以配得上泰山封禅!” 淳于越是不怕死的,怕死便不会说前面那些话,针锋相对道:“陛下有何德行?” 赵子虎原本只是为逃脱鞭打,此时脾气上来亦是寸步不让,瞪眼嚷嚷道:“陛下一统华夏,结束数百年战乱纷争,使得万万黎庶黔首得以安居耕作,这难道不是德行吗?” 淳于越揖手,慢悠悠地说道:“秦有六世余烈,故今日之强盛!” 言外之意就是,抓条狗坐上秦王位也会有今天的局面。 嬴政浓眉一皱,丹凤眼中厉气浮沉。 淳于越此言是有其道理,六代先王秦君固然足够优秀,前仆后继将大秦国力推上巅峰。 可他嬴政即位二十八年,难道就没有半点儿功绩吗? 一句【秦有六世余烈,故有今日强盛】,俨然是把他即位以来的辛劳全给抹掉了。 随行群臣亦是愤愤怒视,恨不得拔剑砍了淳于越这老儒贼子。
始皇帝嬴政的功劳都没了,那他们把脑袋栓裤腰带上的功劳岂不是也同样被抹杀了。 正当这时,赵子虎却是撇撇嘴说道:“赵国自赵武灵王始亦是明君辈出,怎不见赵国一统天下?” 淳于越嘿然,自信满满地回道:“赵孝成王不用廉颇,长平大败国力锐减,赵王迁杀害李牧,更是自毁根基,何来明君辈出之说!” 赵子虎又问道:“那楚国自始为强国大国,先祖余烈何止六世,怎么不见楚国一统六合?” “楚王多愚昧,有识之士在前却不知。”淳于越依旧面容淡定。 赵子虎忽的露出两排大白牙,问道:“也就是说,国运昌盛与否还是要看在位君王是吧?” 淳于越神色微滞,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入这位皇子扒开的彀中,只得硬着头皮道:“然也。” “既如此,那……” 赵子虎得理不饶人,再次朗声开口发问。 “陛下自即位,可曾荒霪怠政?” “未曾!” “陛下灭六国,可曾尽诛旧族?” “未曾。” “陛下定华夏,可曾屠城妄杀?” “未曾……” 赵子虎机关枪般又连续三问,淳于越也是连续三答,但越答,声音就越没底气。 奋六世余烈一统华夏,那确实是沾了祖宗的光。 可赵子虎所问的这三点,就是始皇帝本身的德行了。 嬴政即秦王位,已有二十八载,非但无有荒霪怠政,反而越加勤勉国事,每日批阅的奏疏竹简,需要用车去拉,哪怕此番东巡途中也未曾懈怠片刻,通宵达旦都是常事。 这等勤勉坚持,确为古今罕有! 嬴政平定六国一统华夏期间,更是展现了非凡的胸怀与克制。 六国旧族大多得以苟活,如今都被迁徙至关中,靠着曾经的财富享清福,生死无忧。 六国军民哪怕负隅顽抗,也未曾像当初的长平之战那般被屠戮殆尽。 这等胸怀克制,亦是古今罕有! 细细想来,嬴政能代周称帝,也非全然沾了祖宗的光,如此君王德行,已堪称极致矣。 “此间种种,陛下如何不配泰山封禅?尔等儒士还因何推诿懈怠封禅之事?” 赵子虎握着滴血的解手尖刀跨前一步,虎视眈眈地逼问道。 “……” 淳于越与众儒士面面相觑,不乏面露惭愧者。 “彼辈食秦禄,却不忠秦事,实为不忠不义,合该千刀万剐!” “吾父终究是太过仁慈,妇人之仁矣!长此以往,额大秦国将不国啊!” 赵子虎见自己嘴炮得胜,复又捶胸顿足,俨然是一副我大秦吃枣药丸的痛心疾首之态。 再看始皇帝嬴政,此时手里还握着马鞭,人却有些懵。 自嬴政号始皇帝以来,世人称他以暴君居多,长久以来他都快觉得自己真是个暴君了。 可此时此刻,赵子虎的一番彩虹屁却是令他腰板子都直了起来。 “想不到这世上最懂额的,竟是吾儿子虎!” “子虎说的没错,额哪哪都是极好的,就是对世人太仁慈了!” 嬴政内心的自卑顷刻间烟消云散,目光落在以淳于越为首的众儒士身上,丹凤眼中凶戾大盛。 这群不知好歹有眼无珠的酸腐儒士就该通通砍了! ———— ———— 新书发布,希望大家能喜欢它。 老规矩,依旧是非正统历史文,仅供娱乐! 考究党真不要来上纲上线! 同样,也不是那种怼天怼地的历史爽文,偏日常真实,偏诙谐搞笑! 如果喜欢,请多多支持! 尽量多追读到最新章节,这关系本书的推荐,以及未来。 如果不喜欢,也请别伤害! 污言碎语者,黑名单之,禁之! —— 嗯,希望比上一本强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