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为终结者开始_第一百四十九章 集体共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集体共识 (第1/2页)

    第148章集体共识

    “这里的人终于醒了……”

    看着夹道欢迎的满城民众,向仁的ghost数据湍流产生了一阵颤动,让他感受到了类似“感动”这样的情绪波动。

    这让他稍稍有些意外,因为他现在已经“机械飞升”,情绪这种体验已经几近于无了,没想到现在还会“感动”。

    好奇之下,向仁乘着这股“感动”还没有过去,当即顺着形成“感动”的这股数据流向上回溯,很快就找到了这股数据的源头。

    原来,这股“感动”的源头是自己还有rou身时的情绪经验。

    在自己的灵魂数据化后,这些情绪经验也因此被转化成了数据,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被激活,例如rou体遭受刺激或者接收到一些特定的外界信息。

    只是,由于没有了rou身,那些需要rou身刺激才能产生的情绪无法被激活。

    不过,那些不需要rou身刺激,只需要接收特定信息的情绪却可以被激活,现在的“感动”就是如此。

    因为这股“感动”联接着的正是自己的故乡,准确的是故乡在那黑暗百年中从沉睡到觉醒的那段历史记忆。

    而这段历史记忆所形成的模因正是他现在能被眼前的情形共鸣并“感动”的根本源动力。

    特定的外部信息——诱导内部模因——激活情绪。

    忽然间,向仁想到了一个社会现象——standaloneplex。

    意思是,一个群体在没有组织或共同谋划的前提下,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或行为。

    就如同现在基奎特,在“桑卡拉”这一年多的影响下,这里的人们生活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并由此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环境,而这个社会环境又塑造了这里人们特殊的社会心理,而施加这一切影响源头的“桑卡拉”,也因此被这里的人们“崇拜”,成为了一个名为精神图腾的模因符号。

    当这里的人们得知“桑卡拉”遭遇刺杀之后,在共同模因的诱导下形成了情绪共鸣,在没有人统一组织协调的情况下,自发的组成了一个拥护“桑卡拉”的集体。

    对于这个偶然出现的“无意识”集体,向仁却是喜出望外,因为这个集体的出现意味着民众的集体共识正在形成。

    为什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会在独立浪潮以来,能够转型成现代文明的国家少之又少。

    因为这里的人缺少的就是这最为重要而关键的一环。

    没有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精神图腾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庞大的集体,没有一个庞大的集体就不可能有集体共识,而没有集体共识,就不可能让众多部落凝聚成一个文明国家。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继续塑造这种集体共识!”

    对此,向仁已经有了一些思路。

    首先第一步,他必须将自己的这种影响力向更加广阔的地区拓展,光是基奎特是不行的。

    正好,西部地区的民众虽然没有基奎特这边狂热,但群众基础是有的,他必须争取过来。

    于是,向仁决定进行一次直播演讲。

    很快,“桑卡拉”主席要对民众进行直播演讲的消息传播开来,这让本就很关注“桑卡拉”目前状况的民众顿时来了精神。

    当然,也有不少官员担心这么做会让“桑卡拉”的伤势恶化,纷纷建言取消。

    但他们哪里知道,正是目前这种状态,“桑卡拉”的演讲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就越大。

    试想一下,一个遭遇刺杀身受重赡领导人,不顾身体情况也要出来激励民众,这本身就是一个能极大调动民众情绪的行为,只要情绪到了,民众的热情就能被调动。

    而一个集体什么时候才是凝聚力最强的时候,那就是情绪上头热情迸发的时候。

    当然,向仁知道这股被调动起来的民众热情他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一旦民众发现自己的热情被无视了,那也就别怪他们心灰意冷计较利益得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