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汉高祖_114章 韩信定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4章 韩信定理 (第2/2页)

一去,不只是要对付韩王信,更危险的是,还要对付勾结他并且合兵一处正攻打太原的匈奴。

    所以,这次刘邦亲自统帅的大军超过了三十万。

    而就是这庞大的军队出征,反而更增添了刘执嘉的忧虑——因为,他想起了“韩信定理”,这是刘执嘉自己给命名的。

    当初,韩信被变为淮阴侯后,刘邦对这个已经基本解除了威胁的手下有过多次的谈话,而中心话题就是各个将军的带兵能力。

    像樊哙这等血勇之将,韩信是打心里看不起的,认为大概也就能统帅两万人以下,而像曹参、周勃等名将,虽然能统帅的兵力各有不同,但韩信的脸上都是不屑的表情。

    而这更激发了刘邦的忌惮和不忿。

    于是,刘邦半开玩笑地问韩信:“那你认为朕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在军事领域是个极其自信的人,当然没有这份自信,他也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刘邦手下的第一将领。

    因为军事上的专业自信,所以这一瞬间,韩信忘记了对面的是自己的老板刘邦,是对自己忌惮疑惧的顶头上司,是如今堂堂天子。

    所以韩信不假思索地从自己的军事专业领域给出了自己专业的看法:

    “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兵。”

    “那你韩信呢?”

    对韩信给出的答案,刘邦如何会满意呢?要知道,刘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也是极其自信的,这天下也确实是自己骑马纵横打下来的,我就只能带十万兵?于是刘邦很不爽地反问韩信:我倒要看看你韩信怎么回答,难道你比我还强?

    没想到,已经沉溺于专业思考的韩信,给出了大言不惭的专业回答:“我?当然多多益善。”意思很明白了,韩信自认为自己能带的兵无上限,比你刘邦的十万极限可强多了。

    唉!有时人过分专业,也会让自己走进过分专业思维的死胡同,对吧?

    “既然你这么能带兵打仗,怎么现在又被我抓住了?”

    可想而知,刘邦此刻的脸色绝对阴沉得可怕。

    于是在贡献了“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后,韩信才一头大汗地醒悟到:这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事关自己生死的政治问题!

    于是,韩信在巨大的压力下,给出了其实还是从军事专业角度、有点奉承刘邦、却还是出于真心的回答:

    “陛下可能带兵的能力不够强,但统领将军的本领强,(例如像我这样强的将领不也在您的统领之下吗?)所以我才当了您的俘虏啊!况且,这种统帅将领的本领,是上天赐给陛下的,不是人力后天能学到的。”

    刘邦听后,终于有了舒心而满意的大笑--------

    这就是刘执嘉认可的“韩信定理”,其核心内容就是,刘邦带兵不能超过十万人,否则必输。

    当然韩信得出这个定理,那是以刘邦过往的战绩为证的:

    自从沛县起兵到攻入秦关中,刘邦从未带过十万以上兵力,却能避实击虚、笼络人心,从而不断胜利;而到彭城之战时,空有四十万大军却被项羽区区两万多精兵打得打败而逃。

    以刘执嘉这个理科男看来,答案其实很简单:兵力增加后,指挥控制的难度可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几何级别的扩大了不知多少倍。这就不是刘邦能轻易能克服的困难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奉承刘邦“善将将”的本领“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放到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上,倒也非常贴切了。

    也正因为这个”韩信定理“,刘执嘉对刘邦这次的倾国远征充满了担心。

    刘邦啊,要平定韩王信可能还不算难,可要击败来去如风的匈奴大军,以笨重的步兵和不多的车骑兵,能做到吗?尤其是,匈奴的地理没有谁能熟悉到做出自己献给刘邦的沙盘,来让刘邦看到自己面临的潜在危机。

    我还能看到你顺利归来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