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教陈王养生 (第2/2页)
有所用、幼有所长’,蒙学是乡里必有的,不仅涉及到官员的政绩,也涉及到百姓的教化。 一般到吴咏这个年纪的儿童,无论男女差不多都会读书写字了。 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人对他说上蒙学的问题了,吴咏心里暗下决心,等这几天忙完,一定要去蒙学读书,不然总是被人说道,别提多闹心了。 心里这样想着,口上却解释道:“不瞒王爷,小子二岁时就开始神游太虚,直到前不久醒来。这些年身体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状态,无法蒙学。” 刘承听后,叹道:“真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当下就信了吴咏的解释,喊来随身的侍从,让他来执笔,由吴咏述说。 吴咏思考一会,就将后世他在网上看到那些烂大街的养生知识,一股脑的都说出来。 侍从记录一片竹简,刘承也不等墨迹干透,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观看。 “养生不止是延年益寿,也是对天道、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领悟。” “养生先养心!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这样你的心灵才会平静,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每日正午是身体活动的一个低潮期,可以适当休憩一会,保证接下的充沛精力。” “每餐要营养搭配,蔬菜、豆食、rou食、主食要均衡搭配,不宜暴饮暴食。” “多喝茶水……” 看到这,刘承突然问道:“什么是茶水?” 吴咏只好停下思索,回答道:“就是泡茶叶的水,刚刚王爷还喝着呢。”
“那个就是茶水啊,本王倒是小瞧了这茶水的功效,看来以后要经常喝茶才行。” 说完,就继续看侍从写的养生竹简。 他这么一打岔,吴咏都忘记说到哪了,为了避免陈王再问东问西,他只挑那些一看就明白的,却大而宽泛的养生知识说。 “知喜怒之损性,故欲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节嗜欲以善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这么多养生方法?”刘承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果然是太虚仙境,对养生之法钻研的如此仔细!” 这次刘承倒没有再问什么,只是沉浸在这些养生知识中不可自拔。 也不知过了多久,等侍从停下笔来,吴咏的养生守则正式述说完毕。 “这就完了!”刘承有些意犹未尽地问道。 吴咏这次是真的无语了,刚才还嫌多,现在又嫌少了,当下便耐心解释道:“养生之法,因人而异,因时不同,又因地而变。 养生守则也只仅仅是指点给人一种心神与自然合道方式而已,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更要滋养心神,荣养心智! 王爷要记住,在养生不仅要时刻调整,不停适应,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法,这才是养生之道,延年益寿的秘诀,诸如人云亦云方式是万万行不通的!” 刘承看着吴咏神情严肃地侃侃而谈,不禁频频颌首,显然很认同他说的话。趁此机会,便不停提问。 吴咏也不藏着掖着,既然你喜欢听,那我就使劲吹。 什么十二时辰养生法,什么益寿养生经,还有那眼保健cao,广播体cao等等,凑给陈王刘承演示一遍。 两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慨。 直到陈球忙完豆食猪宴换粮食之事,来到书房时,看到陈王刘承一边走,一边拍手,还一边念叨着。 “养生戒浮躁,静心寿比高。焦虑处紧张,精气徒伤耗……” 陈球看着新奇,不禁开口问道:“王爷,你这是做什么?” 刘承呵呵笑道:“这是吴小子教我的静心运动歌,说是每天这样做,延年又益寿。” 陈球不可置信,转头问吴咏道:“王爷说的都是真的?” 吴咏挠挠头,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小子也不知是否可以延年益寿,但在太虚仙境中,确实看到很多老人都是这样做的,也听到听他们说经常这样做,可以长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