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永昌_第三十回、梦照湖启正和约,格儿河飞骑决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回、梦照湖启正和约,格儿河飞骑决战 (第5/6页)

   只听一声弓弦响,那名伍长被两尺长的柳叶箭射中没有盔甲保护的脖颈,霎时跌下马去。

    征战多年的关靖军们立即反应过来,那名北燕骑兵拿的大弓是聆弓。

    北燕的弓是小弓轻箭,射程较远,而且可以连续射击,但是聆国的弓是大弓重箭,威力很大,但是射程较近,不适合连发,讲究的是“抵近而发”,被打中不死也重伤。

    崔鼎眯起眼,意识到这个骑兵的棘手,迅速组织士兵们形成突击队形,加快速度朝那名北燕骑兵猛扑过去。

    而此刻,那名北燕骑兵才扬起马鞭,驱马奔逃。崔鼎怒火中烧,死命抽打着座下战马,尽力拉近自己和北燕骑兵的距离。

    前方的北燕人似乎并没有多慌乱,而是再次从马鞍后悬挂的箭囊里抽出一根铁箭,然后双手离开缰绳,扭过身子,“胡乱”放了一箭。

    之所以说是“胡乱”,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瞄,转身的同时就松开弓弦,那只长箭破空而去,却不偏不倚的射中一名士兵的胸膛。

    噗通一声,那名士兵摔下马去,幸好胸膛处的甲片够厚,抗住了这一箭,箭簇没有射进皮rou,但弓箭的力量致使他结结实实的摔在地上。

    正在崔鼎和一些士兵回头去看那个倒霉蛋的时候,弓弦又响了,等崔鼎回过头去时,发现又有一名士兵落马。

    只不过这名士兵没有刚才那人的好运气,落地的同时发出了咔嚓一声——没猜错的话,应该是胳膊的骨头断了。

    百发百中!

    崔鼎面色一凛,抄出手弩,无论这个骑兵到底有没有百步穿杨的技艺,都不能再让他猖獗下去了。他用长矛的矛杆抽打马臀提速,迅速接近。

    前方的北燕人好像在跟他们绕圈子,一会儿朝东,一会儿向西,让关靖军们无法准确的射中他,数支箭都镶进了草地里。

    很快,北燕人的战马似乎有些累了,正在缓缓减速,几名关靖军趁机驱马冲了上去。

    一名士兵用一根长矛冲北燕人捅过去。北燕人用腋窝一夹矛杆,左手取箭顶着他面门猛刺,直接刺了个血花四溅。

    这时另外一个士兵也驱马贴过来,北燕人把箭扔开,俯身把靴子里的小刀拔出,狠狠楔入他的眼窝里。那士兵惨叫一声,被他一把推下飞驰的战马马背。

    北燕人毫不停留,他再次转身拉弓,而这次,瞄准的是崔鼎。

    嗖。

    马背上的崔鼎突然感觉到一阵杀气。他急忙缩头,一根长箭擦着折耳盔飞过。他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弩,可什么也没有射中。

    北燕人似乎有些惊讶,但他并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而是一震弓弦,一箭射在了崔鼎胸前。

    崔鼎铠甲的胸板防御力很好,箭簇并没有射进去,但弓箭的力量迫使他摔下马,他眼前一黑,只听见沉闷的咔嗒声,然后是哗啦的水声。

    在大脑昏聩前,崔鼎听见了一声大喊。

    “我!柳三箭!”

    崔鼎被救上岸,趴着大口大口吐着河水,面色铁青。远处的一声马嘶,使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谁都没想到,十拿九稳的一次追捕,居然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刚才那一场追捕纵使是精彩无比,但是对曌军来说又毫无意义。

    “有点意思……”

    沉默了许久,周玉明终于开口了。他的眉角高高挑起,似乎对这次崔鼎的失误有些惊讶,当其目光转到帐外时,他的眉头舒展开了。

    “先去把衣服盔甲换了。”周玉明没有太过恼怒,相反,他此刻的心情十分平静。“一会儿进来商议战事。”

    一个小小的北燕骑兵罢了,纵使是勇冠三军又能怎样?两军阵前,也不过是多杀几个人罢了,十个刀斧手就能让他化作烂泥。

    骑射再好,对手一多,就是个死。

    周玉明望了眼崔鼎,见他还不退去,便再次催促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换了湿衣,进来商议。”

    崔鼎面容一肃,拱手退下。帐内的关汉白、赵业辰和杨泽面面厮觑,这事儿若是摊在他们任何一人的头上,免不了周玉明的一通臭骂,而对崔鼎只是淡淡的一句“换了湿衣,进来商议”。

    他们不免对周玉明的“判决”有些异议,可又不敢发作。

    处置完了崔鼎,周玉明站起身,走到那张放着地图的长案前。他用力敲敲案角,开口询问道:“明日我想与依踄军决战,你们把自己想的作战方法说说。”

    未日西斜

    周玉明在大帐中仔细审视木制的地形图。三位将领,一言不发地站在他的身后。大帐里,静得出奇,更显出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关汉白看了眼赵业辰,率先开口道:“末将以为,此次悍疆的战略目的,一是击退北燕,二是让草原上的部落臣服于我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如果想要一举歼灭北燕的依踄军,显然不大可能,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击退。”

    关汉白的这番话已经将他的看法挑明,他认为曌军不应该再在依踄军身上浪费时间,既然击退了,那就算了。

    周玉明缓慢而坚定地摇了摇头,心中的想法依旧坚定。

    他随即开口:“前朝哀和,马匹损失不计其数,为大规模培养骑兵所用战马,哀和末年,设置群牧监,六年更置群牧监于滁州设太仆寺,并始制定了养马之法。”

    “从此,民间开始养马。经哀和、顺德两朝牧养孳息,到了顺德七年的时候,马匹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余万匹。”

    周玉明摸摸颌下的短髯:“这些年北燕没少sao扰北疆,若是将北燕的气焰打下去,马匹年增率还能长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