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光伏布局,蓝色光能(四更) (第2/3页)
蓝鲸能源公司那边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直接把生产出来的光伏电池片组装起来,形成完整的光伏组件,然后安装到光照充沛的地区,形成分布式发电站,再把发的电接回到工厂中来。 正常情况下,只需要不到1GW的光伏电池片,就能满足一条生产线每日20个小时的用电耗能。 不过,这里面也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是建造光伏发电站的价格很高,即便电池片是自己的,但其他组件需要不少钱。 此外,建造发电站,还需要逆变器,配电箱,电缆,以及智能电网平台,等等这些,都需要钱。 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来算,建造一个1G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至少需要三四十亿RMB,老费钱了。 第二个则是夜晚光伏电池不发电,而且也有阴雨天发点不足的问题。 所以,光伏发电虽然称之为绿电,但实际上也是垃圾电,因为发电不稳定。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储能技术搞上去,蓄电池肯定是不行的,目前来看比较成熟的办法,有抽水蓄能、重力蓄能和熔岩蓄能。 二嘛,直接绕开地球,去太空,或者在月球赤道上建造一圈光伏带。 那样就24小时都能接收到太阳光,从而24小时有电了。 当然,现在蓝鲸能源公司那边生产光伏电池片的成本,就已经很低了。 搞不搞发电自给自足,都可以,甚至短期来看,搞了发电自给自足,因为建造发电站太费钱,反而还会增加成本。 当然,长期来看,那肯定是降低成本的,只是这事儿目前不是必须做的项目。 所以,0.05RMB/W的生产成本,对于蓝鲸能源公司来说,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如此低廉的价格,再比一比市面上动辄1RMB/W的成本,二十倍的差距。 光是这点,其他的企业,就没法和蓝鲸能源公司竞争了。 毕竟科技领先一百年摆在那里,由不得他们不服。 当然,0.05RMB/W这个成本价,那是绝对不能对外公布,知道的人,全都签署了保密协议。 所以,在蓝鲸一型光伏电池片的供货价格上,还是得根据市场价格来定。 不过,因为电池片的生产成本,仅有其他光伏企业的几十分之一。 这就使得在组件端,蓝鲸能源公司有足够的实力,为蓝色光能科技公司来兜底,不怕别的光伏企业打价格战。 毕竟,就拿隆基这类全产业链的光伏龙头企业来说,他们光伏电池片的生产成本,在0.8RMB/W。 但是,蓝鲸能源公司,却敢把对蓝色光能科技公司的光伏电池片的供货价格,给打到每瓦0.7RMB,0.6RMB,甚至是0.5RMB。 他们敢吗? 或许一时为了价格战,敢! 但是又能支撑多久呢? 能打一辈子吗? 显然是不能的。 可是,蓝鲸能源公司就能! 所以,什么成本啊,价格啊,这些目前统统都不是袁泽所忧虑的东西。 领先世界一百年的光伏科学技术,就已经直接建立起了一堵当代光伏企业所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 只不过,科学技术这个东西,在这片土地上,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都要受到人情世故的辖制。 袁泽目前主要担心的,其实还是柏天科技公司此前面临的问题。 光伏产业,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产业,与正策挂着钩。 且采购方不是Y企就是G企,民营企业极少极少。 里面的水,可一点都不会比环境保护领域浅。 所以,要想做大,要想把市场推广开,光有技术可能都还不行,得懂得分蛋糕才行。 这一点,不是表面上使用代持协议,把股份分散开了就行的,必须得实打实的让一些利益出去才行。 因为这件事面对的,并非普通商业竞争对手,而是如同华光环境集团那样的Y企和G企。 对此,袁泽也做好了一定的规划和准备,其中的主要蛋糕,就集中在蓝色光能科技公司之上。 “不管如何,反正蓝鲸能源公司的光伏电池片的生产制造,是绝对不能让外人参与进来分蛋糕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