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大秦第一纨绔_第222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八千字大章,比昨天多了一点点!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八千字大章,比昨天多了一点点!求月票) (第2/5页)

让位可也,何必假惺惺参什么蜡祭!”嬴成蟜跳起来怒吼。

    “你做了王位,让与朕才叫让位。”始皇帝冷言冷语,道:“你一日王未坐,让的什么位?准备蜡祭罢。”

    始皇帝转身离去。

    嬴成蟜等着始皇帝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内,抓着头怪叫一声,全力一掌打向身前石桌。

    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石桌轰然四分五裂。

    好好的一个石桌,一下子垮塌成一堆碎石。

    隐在暗处的越女现身,走到嬴成蟜身边,看着地上那堆碎石,不知道让她叫夫君的嬴成蟜在发什么疯。

    “我要夺他的王位,他说别让他失望?”嬴成蟜点指着脑袋,气急败坏地道:“他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隐疾啊!”

    越女无言以对,看着嬴成蟜的眼神更古怪了些。

    秦王允你同祭天地,光明正大争王位,你在这里发脾气。

    秦王若有隐疾,你就没有隐疾乎?

    始皇帝出了庭院,走了一会,才看到了一个仆役。

    喊住仆役,让其通知不知跑去哪里玩的盖聂回家。

    仆役应声而去。

    这竖子府上仆役怎么少了这么多?哦忘了,一半披甲门门生随扶苏去上郡了。

    砰~

    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始皇帝循声看去,正是他刚才出来的庭院方向。

    这竖子武功还真高,这声响不是打碎了桌子就是打碎了凳子,气急了罢。

    夺王位,装的还挺像。

    始皇帝嗤笑一声,负着双手,哼着不知名的秦谣,向长安君府大门行去。

    朕当初要从吕不韦手中夺权,一分一毫的力量都不会放弃,恨不得都聚在身边。

    朕就没见过想要夺权,还一个劲地把金钱,军队,门客都往外送的。

    想不做事懒着,想得美。

    国尉府八十石以上官员休沐,休出来一个王齮。

    朕要是把相邦府八十石以上官员休沐,这竖子能引何人出来呢?

    始皇帝心中怦然心动。

    对于始皇帝而言,谁当国尉无所谓,哪个势力他也不在乎,反正都是为他做事。

    算了,上计已经开始,所有官府政绩都要上报到相邦府,相邦府一刻也不能停歇。

    始皇帝轻轻叹息,有些意犹未尽。

    上计,便是秦朝的年终考核,考核标准也是当初商鞅制定的。

    《商君书·去强》记载: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十三数即各地境内粮仓数、金库数、壮年男子数、壮年女子数、老人数、体弱数,官吏数、士人数,靠游说吃饭的人数,商人数,马数、牛数、喂牲口的饲料数。

    大多数秦国官员,都是通过这十三数来判定成绩。

    做得好有奖赏,做的不好有惩罚。

    但因为秦国将标准定的颇高缘故,九个人受到惩罚,才会有一个人受到奖赏。

    这也是法家理念,同样还是商鞅提出来的,王者刑九赏一。

    “陛下。”

    盖聂不知从何处钻出来的,站立在始皇帝身后。

    始皇帝思绪被打乱,扭头看着盖聂,竟然在一个面瘫脸上看到了一丝郁闷的情绪。

    始皇帝迈步向前,边行边道:“何事不喜。”

    “府上人越发少了。”盖聂冷硬回应。

    这里的人是特指,只有两人。

    一个是常年被盖聂以指点剑术为名,暴揍的某燕国著名刺客。

    一个是长安君府中,唯一能在剑术上与盖聂切磋某赵国前第一剑客。

    一般除了剑,没有什么能引动盖聂心绪。

    “你倒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说说都走了谁?”

    “李牧,韩非。”

    “……说些朕不知道的。”

    “聂不知陛下不知道何人,请陛下言之。”

    “朕要是能说出来还用问你!罢了,就这么着罢,蜡祭在即。朕准备的事多得很,没闲心与你斗智。”

    “蜡祭与陛下何干?”

    “朕要念诵一大段祭文祭拜天地,祭拜鬼神。筹办祭祀歌舞,与民同欢。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秋收丰足,国泰民安……”

    “祭文是奉常而作,歌舞是伶人为之……”

    陛下就是念个文章,看个歌舞,这有什么好准备的?

    “……盖聂,赵高回来后,你便继续巡视咸阳宫好了。”

    “唯!”

    “算了,你还是留在朕身边罢。”

    “陛下,君无戏言。”

    “朕何时戏言?”

    “陛下先前已要聂卸任行玺符令事一职,巡视咸阳宫。”

    “朕没说过要你卸任行玺符令事,只说要你巡视咸阳宫,你可在休沐期间巡视。”

    “……”

    五日过后,为时七日的上计落下尾声,往年上计结果都是一家欢喜九家愁。

    今年稍显不同,欢喜的人家多了一些,从1变成了1.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