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5章 韩地,西北近状 (第1/2页)
百里城以头抢地,重重叩首。 “臣想的是,陛下圣明!” 老将蒙骜气沉丹田,抱拳,声音苍劲。 “陛下圣明!” 内史蒙毅立刻紧跟大父步伐,书生将心,话语铿锵。 “陛下圣明!” 老丞相王绾微微低首,声音苍老。 “陛下圣明!” 被拿去廷尉一职的左丞相李斯,那好似秦律一般刻板的脸轻扭看了眼身后世家,然后转首收起目中冷光,低头。 “陛下圣明!” 司马尹叹口气,心中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随何。 “陛下圣明。” 魏发亦是如此想,堂堂贵族被秦律噶了,怎么想怎么憋屈。 可在始皇帝并不友善的目光下,在始皇帝已经先退一步的情景下,魏发不敢再反驳。 “陛下圣明。” 方才对李斯态度最是恶劣的樗里面,却是最满意的。其祖先樗里疾本叫嬴疾,是秦孝公庶子,也算嬴氏一族。 樗里家和嬴氏一族有这层关系在,两家也走的很近,其是唯一一家在嬴氏一族和世家间左右逢源的一家。 是以其起身昂首,高声呼喝。 “陛下圣明!” 九卿之卫尉道陛下圣明,九卿之奉常道陛下圣明,九卿之少府道陛下圣明,咸阳殿所有在场之人皆道陛下圣明。 山呼海啸的朝拜,赞颂声差点掀翻了咸阳殿的殿顶。 始皇帝对此景置若罔闻,这是他早就有所预料的事。 这些年,他坐在这个王位上,听的最多的就是赞扬。 那个竖子,应该已经离开咸阳城了罢。他会去朕给他留下的韩地,还是扶苏所在的上郡呢? 韩地这么久没有官员不知道变成了何样,扶苏在上郡也不知是否实现了那竖子愿景。 王翦走了,王贲走了,蒙恬走了,尉缭也走了,现在连这竖子也走了…… 朕熟悉的人,越来越少了…… 始皇帝走神了。 ………… 韩地,百废待兴。 这块因为距离关中太近,而未被始皇帝封出去的土地,作为秦国自留地有利有弊。 利处就是这块地归始皇帝自己掌控,不用担心会有兵马骤起于卧榻旁,利刃旦日逼咸阳的事。 弊处则是没有一群功高威望重的秦国重臣,一群重臣家族来此镇守,韩地的发展较其他地区慢了不止一筹。 尤其在本地贵族经历了一波大清洗之后,韩地民生凋敝越发疲敝。更兼簇开放了本应被焚毁的百家书籍,不禁百家之学。 消息传开后,无数百家人士,读书识字的寒生争先恐后地奔赴韩地,如同百川归海。下读书之人,有见识者半数集于韩地,这让韩地更乱了。 本来早就应该外派过来的秦臣,一直也没有到位。吕氏商会这群商人做生意是把好手,稳住局面也菜一碟,但治理地方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吕氏商会的威望很高,但对于当地律法不甚精通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各类事宜,尤其是在有民众报官的时候。 韩地在之前有自己的本地律令,不受秦律约束,这也是当今下各地实况。秦律有效管辖范围就是关中地区,出了函谷关基本就作废。 商会精英们大多先前都不在韩地生存,哪里知道这些,他们便想实行秦律用以约束韩地民众。 他们失败了,还差一点引起民变。秦律太严苛了,出了关中就水土不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八个字起于韩地,宣扬最广处也是韩地。 虽然在民变之时这八个字远没有活着两个字重要。 但在基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好些不满足于现状的投机者靠着这八个字很是集结了一批势力。 若不是秦国于韩地的驻军,这些投机者早就城头变换大王旗,自立个什么王过一把当上位者的瘾。 而不是扇动民众,宣扬秦律严苛,和吕氏商会对抗试探秦国的底线。有饶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 律令在有些人眼中是樊笼,但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是秩序。 在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律令管束,放任人心野蛮生长。最终的结果便是重回原始社会,弱rou强食,没道理可讲。 新郑郡守站在新郑城墙,这座韩地中心城池是经历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农民起义后,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城池。 新郑原是韩国都城,在韩国破灭后,又暗中成为五代相韩的张家管领。 新郑郡守在西城墙上望着边,那里是秦国关中所在地,是委派他来簇的公子所在。 ………… 上郡。 不,准确的是西北七郡。 焕然一新。 太子嬴扶苏亲赴簇,无异于是西北这片苦难频仍的大地下的一场甘雨,是西北民众心中的一针强心剂。 因为需要防范游牧民族,所以西北这片土地一直是地广人稀。 虽然在当今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下,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是纸老虎,正式开战都将在锋锐秦剑下献上头颅。 但西北以匈奴为主的游牧民族这么多年除了突袭雁门,九原两郡之外,再没有过以冒顿单于为首的大型攻势。 他们不和秦国大规模开战,而都是以型部落为首的突袭,sao扰,属于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一般都是数十人,十数人,甚至数人都有的进攻。 匈奴和秦国不同,匈奴分成许多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一些特别大的部落甚至可以不听冒顿单于的命令。 西北民众在城郡之内的还好,但是在村郭定居,没有高大城墙保护的秦人,终日都要担心塞外的胡刀落在自己脖颈。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十数年,而秦国的应对方式很不秦国。不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而是接近于放任自流。 来袭的胡人能留下自然最好,留不下的,那也没办法。致力于一统下的秦国,彼时正在剑指六国。 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的六国相比,长满野草的胡蓉区显然不太可口。 秦律规定,一地居民不得擅自移居,剥夺了西北村郭中的民众连搬到城郡之中的权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