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车同轨,行同伦,大名姚贾失上卿 (第2/2页)
次大功,舍生忘死得来的。 但被罢免的却是如此容易,容易到姚贾觉得如在梦中。大名一时之间想不通,自己到底哪里说错! “怎么不说了?” 始皇帝疑惑问道,虚手轻抬。 “继续。” 伏案,执笔,草诏的盖聂行笔不停,完全按照始皇帝言语所述写下诏书,一字不改。 “臣,臣。” 姚贾说了两个“臣”字,额头冒出的细汗让这位当世名家最有名的大名言语磕磕绊绊,难以成句。 在不知道始皇帝到底为何发怒,为何会罢了自己上卿位之前,姚贾再不敢乱说话。 方才站起来的小世家主,忽然万分庆幸说不过伏生。埋着脑袋,隐藏自身存在感。 心思剔透,最善观察的大名终究不是浪得虚名,很快便反应过来。 跪下俯首道:“臣失言也!唯车同轨,行同伦不合秦也!” 脑袋低下看不到始皇帝表情,姚贾便言语稍有停顿,以试猜测是否属实。 刚还想要反驳姚贾的伏生,等到了姚贾喘息契机,却是忘记了言说——这位大儒不怕被罢博士,怕儒家被禁儒生被坑。 没听到始皇帝言语,也没听到其他人打断。除了盖聂写字的沙沙声,便只有胸膛间的怦怦心跳。 姚贾知晓其猜测属实,急忙言道:“四方天下车不同,尔来已有五百年,其国间轨道早便定矣。使其尽仿秦车,其轨要尽数抹之,耗费人力物力甚巨,大秦无有余力也。 “行同伦亦是此理。各地民风不尽相同,秦人至齐多有身体潮湿,雨落季节于子时过后瘙痒。其间风俗民貌因地制宜最佳,若横加更正苦纷乱四起,不下战争之乱也。” 说完话,姚贾依旧跪在地上双手撑地,低着头不敢有任何动作。 这一番话语从各个角度来言说车同归,行同伦的弊端,有理有据,比先前小世家主说的好多了。
若是没有被罢上卿位这件事,姚贾还会攻击大儒伏生。名家辩论从来都是攻击性极强,以将人问的哑口无言为美。 其会说孔丘创儒是为恢复周礼,周为秦灭足证周礼不行。一个推崇失败王朝的学说,陛下有什么可以听的呢? 绝不会像现在这般安分守己。 “姚贾之名,名不虚传。” 最靠后的席位,忽有一苍老人声悠悠而起,以夸赞为始皇帝所恶的姚贾而起。 王绾身躯一颤,微抬首视始皇帝。 李斯忍住抬头欲望。 众人循声望去,想知道到底何人敢捋虎须,在始皇帝发怒的时候为姚贾说话。 转头之后却未见其人,盖因此人未起身而先发言也。 朝臣更是惊诧。 群臣一边观察始皇帝面色,一边等着说话之人起身——如果他不想死的话。 当那有着比王绾声音还苍老的人起身后,众人不由自主失声轻呼。 盖因此人竟敢在此隆重朝会上不以真面目示人,以一张只留出双目视点,和口鼻气口的黑色面巾遮面。 其人边起边言。 “牙尖嘴利足登天下之巅。然汝之言,却是名家之耻。名家思辨乃是究天地至理,汝却一味呈口舌之能。 “公孙龙子曰离坚白,惠子言合同异,皆乃治世之学。唯尔姚贾,忘先辈之学而目中唯有利之一字,一介废物!” 先夸后贬。 欲抑先扬。 戴面巾者后面言语让群臣生出这才对,哪里有人敢在此刻违逆陛下的想法。 他们看始皇帝没有斥责戴面巾者,纷纷猜测这是不是始皇帝另一个喉舌,不然没道理不被治罪。 姚贾咀嚼肌凸起,紧咬牙关不放。 如许多年,还没有人如此说过他。 自其成名之后,天下名家一向以其为傲,其在此时名家地位为最,哪里停过这等讽刺言语。 若非始皇帝威势压的他不敢抬首,此刻必然要转身面对妄言之辈,说的那人狗血淋头再不敢乱嚼舌头。 若是让其知道起身而立者面覆黑色面巾,疑似始皇帝默许,或许其此刻心情能稍微平复一些。 戴面巾者扶着腰站起身,群臣通过其外露满是皱纹的老手,和那不似装出来的年迈动作纷纷判定其年岁不轻。 老将蒙骜本来听完了对嬴成蟜的处置,就有些无所事事无聊透顶。其对政令丝毫不感兴趣,也不触碰。 老将理念很简单,凡与打仗无关的事都是鸟事,鸟事于乃公何干? 但在初闻覆面之人声时,其立刻一个激灵,扭首看过去声传之所。 若非其孙蒙毅压住了其双脚,老将就站起来看看是谁说话了。 “大父!这是朝会!” 蒙毅心急,快速悄声提醒。 “乃公知道,别吵!” 老将不耐烦回复,双目还是死盯着那处。 及至看到其人站起,老将险些又是起身。 幸亏其孙对其信任欠佳,早已做好准备,死死压住其双腿,不住地提醒朝会二字。 老将脸色复杂,咒骂了一句。 “这鸟人怎么还未死?!” 蒙毅瞥了一眼覆面人,看了眼无动于衷的始皇帝。 悄声道:“大父认识此人?其是何人?” “问个鸟!不想死就闭嘴!”老将没好气道。 高高在上的始皇帝似乎不想再看见下面闹剧连连,不想任由下面人胡乱猜测。 遂开口道:“姜商,你不同意姚贾之言,便说出你之想法。” 失笑一声,千古一帝沉声道:“说的有理,朕拜你为相邦!” 推荐一本历史书,大家可以去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