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1章 驭千百人可,万万人不可 (第1/3页)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正文卷第391章驭千百人可,万万人不可这一次,始皇帝既没有如以往一般与嬴成蟜争辩,也没有否定嬴成蟜。 他若有所思,尽量收敛目中锋芒,用观察而不是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周围那些眼中情绪大多为羡慕的民众。 眼下正是农忙时分,没有官府组织,黔首不去种地而纷纷齐聚阳城城门凑热闹。除了年节分发祭品那几日,这种现象在关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始皇帝若有所思,想着城门前,曾在博士署任道学博士的阳城县县令大道崔广,轻轻念道: “无为。” 五千人马入城后,各行其事。 负责人马吃食的拿着手令去阳城粮仓取粮,找阳城县尉取马草。 守卫的秦军则是驻扎在崔广提前找好的空地上,分四批轮流出去放风。 随同一起的大臣,嫔妃等人则是自由行动,没有管束。 “你们散去罢。” 章邯站在驷马王车前,要崔广等一众阳城官员离去。 “诺。” 崔广应了一声,扭头昂首挺胸离去,毫不拖泥带水,浑然不顾郎中令章邯的脸色变冷。 章邯是有些愤怒的,愤怒于这些阳城官员的态度——太随性了,随性到对始皇帝没有足够的尊重。 即便是,在他身后的五个驷马王车里都装着石块,没有始皇帝。 始皇帝换上了一身便装,下令所有人不得跟随后,和亲弟嬴成蟜结伴而行。 没有人有异议,连本应贴身保护始皇帝安危的夏无且、章邯也没有。 有枪的长安君,打架天下第一。 拿着养成县令崔广的手令,二人可以随意出入阳城任意区域。 但很快,始皇帝就发现这手令有些多余——阳城就没有几处是封闭不让人入内的,大多都是开放性区域。 始皇帝又一次领教了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衍生的治理方式——阳城百姓想去哪就去哪,主打一个随心。 始皇帝很不认同,在尊法的他眼中,这种治理方式简直是离经叛道。 关中一切决于法,一部《秦律》涉及所有,无所不包。这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放任自流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按理说,法家应该和道家是死对头,而不是和儒家。至少儒法还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制定标准限制民众的治国方式。 之所以道、法两家相安无事,是因为法家压根就没看得上道家。 春秋战国,狼烟遍地,各国专战征伐,打得难分难解。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哪个国家接纳道家清静无为、停止战争的主张,就等于自取灭亡。 自老子创办道家以来,道家从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接纳。在汉初横行天下的道家学说,在秦朝其实是地位极低。 别说和如日中天的法家比,儒、墨、名、纵横等学说哪个都在道家之上。就是部分思想取于老子,在后世已经失传的阴阳学说,都能稳压道家一头。 始皇帝的朝堂上,除了法家独占鳌头。 杂家有相邦吕不韦,名家有上卿姚贾,纵横家有上卿顿弱…… 术业有专攻,百家中除了道家,每一家都有能人为朝堂重臣。 而这样一个完全被始皇帝无视的道家,在阳城做了父母官,主管一地。 “崔广有些过了。” 始皇帝忽然道。 他和嬴成蟜穿梭在阳城街道中,已经走了一会了。 他听到周边这些黔首正在议论纷纷,在已经得知来的大队人马是皇帝后,阳城百姓表现出的情绪不是畏惧、惶恐、荣幸、而是始皇帝从未设想过的探求。 “不知秦国皇帝在哪住,咱们去看看。” “看他做甚,地还没种呢,要去你去。” “看看皇帝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 “我猜皇帝不吃黍米,顿顿吃馒头。他平常也要种地,不然他吃什么,就是他锄地用的可能是金锄头。” “……” 以二人的耳力,周边闲言碎语只要想听,尽皆能纳入耳中。 “他们对朕完全失去了敬畏之心,阳城的这些人,只要被六国余孽稍一煽动,就会变成乱民。” 始皇帝很严肃。 据他所知,在韩地由道家治理的县城还有好些,想来这些城池都如阳城一般,都对他这个皇帝失去了敬畏心。 “为何要对你有敬畏之心?” 嬴成蟜张口就来的反问让始皇帝眯起双目,认真思索是不是要拿回韩地。 下位者对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