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2章 赵国亡,悟空死 (第1/3页)
悟空,赵国现武安君。 李牧,赵国前武安君。 现武安君跪在地上,拜见前武安君。 四万赵军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赵国从来只有一个武安君。 白衣李牧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不想在四万人面前掉眼泪。 这样的国人,怎能不让他为之奋斗一生呢? 对不起他的是那些高居庙堂的贵族,不是身前这些深信着他的赵民。 君臣负武安,民不负也。 赵国可亡。 赵人,活的越多越好。 虽然赵人以后要以秦人自居,虽然以后那铁血赵字也不为正文。 但至少,叫做秦人的赵人能过的比原来好的多。 李牧要的不多。 他只是想下个冬天,在这片穿胡服,好生慷慨之士的土地上,不会有人再冻死,饿死,就像函谷关内一样。 李牧深信,王位上坐的那个人不会有秦赵之分。赵地上的新秦人和关中的老秦人,待遇一样,都视为秦人。 赵武安君对着四万赵军,喊出了第一句话。 “站起来!不许跪!” 站起来的赵军,变成了新秦人。 武安城又多了四万人。 在悟空的指认下,李牧清理掉了四万军队中的所有贵族,这些赵国旧贵族激烈反抗,命令本该属于自家的军队攻击李牧,但是收效甚微。 除了他们从小培养洗脑的亲兵以外,几乎所有募上来的兵都反水了。武安君不会害赵人,这是李牧用自己的生命、战绩做出的承诺。 李牧摆了一桌酒席,宴请悟空,为悟空归秦接风洗尘。 菜一上桌,就以水代酒,自罚三樽。 “赵国这一仗,头功本该是你的,此事是我李牧对你不起。” 没有悟空带着四万大军出邯郸,远赴千里投降,李信根本不能独立拿下邯郸城。千里奔袭要的就是快,就是速战速决。 一旦陷入攻防拉锯僵持住,那一路上路过不搭的赵城就会让李信自食恶果。 断粮道,出兵配合邯郸,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夹击之,教育李信下辈子别犯过城不打的毛病,首功变首死。 “言过了。 “只要你走到邯郸城,邯郸城就破了,首功本就是你的。” 悟空摇摇头,他并不知道李牧要侄子李信去攻邯郸。 李牧这个武安君走到哪里,赵国就降到哪里,他这个间人带不带兵马出邯郸,结果都是一样的。 严格说起来,悟空领四万赵军出邯郸投降,如此大功还是李牧给的。有这么大的功劳,高爵厚禄近在咫尺,只等论功行赏便是。 就算后半生悟空什么都不干,也能享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他年岁尚轻,不到二十。按照正常发展,最好能成为擎秦之柱,架秦横梁,最差也能成为秦国中流砥柱。 前途一片光明,不可限量,未来可期。 悟空端起酒樽咕咚咕咚喝了三个。 “悟空多谢武安君赏功!” 敬谢李牧后,呆呆地坐在位子上,看似目光盯在面前的那一条冒着热气的清蒸鱼上,实则根本没有聚焦。 李牧有些赧颜,没有注意到悟空的异样。 略有些说不出口的他夹了口羊rou放在嘴里咀嚼,把羊rou嚼得软烂,实话实说。 “牧要那不成器的侄子去了邯郸。” 悟空随意应了一声,继续坐着发呆。 李牧终于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异常,没有喜色,稍带落寞,这实在不像一个立了大功的人,反倒像是吃了败仗。 “我年长,便托大叫你姓名了。” 李牧说道,这句话是释放善意,姓名只有亲近的长辈和上位者才能叫。 虽然悟空是秦国未来,但以李牧当前地位,不论是谁在场,都只会觉得是悟空高攀李牧,因为李牧是秦国现在。 在赵国这片土地,二皇帝亲临也没有李牧好使。 “可是因事发愁,与牧言说,牧全力相帮。” 悟空眼中渐渐有了光彩,刚要开口,脸色忽然一下子煞白,血色尽褪。 他先是嘴唇开始哆嗦,然后说出来的也哆嗦。 “你刚才,说什么?” 他扶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