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藩王们 (第2/2页)
人。这么多人出动,是会留下蛛丝马迹的。根本不可能完全没有行踪的。 朱允炆直接派锦衣卫去追杀。 根本没有与何夕打招呼。 当然了,不打招呼,不代表何夕不知道。大打招呼本身就是一个态度。 何夕也不能说什么。 只是当做不知道。 朱允炆才是对朱雄英影响最大的人。但是朱雄英对朱允炆看似紧张,但也仅仅派出一些锦衣卫去追杀,人手也不是太多。一方面,朱雄英手中的锦衣卫人数有限。 二来朱雄英调动军队的时候,也是有一个上限的。再多就必须与内阁枢密院协商了。 这还是朱雄英是在西洋行动的,如果是在大明境内,早就要提前打招呼了,没有内阁与枢密院的附属,这命令就不能执行。 而对燕王,朱雄英可是谨慎之极,哪怕是稍稍动一下,就如临大敌。与何夕好好商议。 朱雄英叹息一声,说道:「姑父,你说的对,但是我又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啊。对了,告诉姑父一件喜事,于谦出生了。朕已经派人暗中去看了。如果没有意外,他就是朕的女婿了。」 「将来于谦长大了。姑父也轻松了。能否让于谦拜在姑父您的门下,姑父再为大明培养一个首辅来。」
何夕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最近,朱雄英特别喜欢说这样的话,本质上,是向试探何夕,也是想安抚何夕。 如果何夕真的愿意按时退下来的话,朱雄英这番话,也是在向何夕保证,将来何夕的很多利益,不会受到损失。于谦作为何夕的底子,将来成为的大明的首辅。 整个大明走向,也在何夕的安排之中。 只是,何夕觉得可笑。 人的之所以为人,是有人的经历决定的。 历史上的于谦光辉万丈,但是于谦在成为大明守护神之前,已经在地面辗转多年了。做了很多任地方官,最后才进了中枢,在中枢的官位也不高。等***在土木堡之中,一下子全死了,才有了于谦力挽狂澜。 如果而今朱雄英如此关注于谦。 未来的于谦一定会在无数人的注视下成长起来。 这样的于谦没有历史上的磨难与蹉跎,还会有未来的成就吗? 这也是一件很不好说的事情。 何夕说道:「这些事情太远了。而且这样培养于谦,未必成器。」 朱雄英说道:「成器不成器,再说,在朕看来,于谦有历史上的成就,底子是没有问题的。即便不成器,将来也一定会有所成就,即便没有什么成就,朕给一辈子荣华富贵。也不多,也算是我朱家欠他的。」 何夕忽然沉默了。说道:「好吧。等孩子长大了。我看看。」 历史上于谦一辈子太苦了。最后好差点绝嗣。这一辈子于谦,有从天而降的荣华富贵,也我ie比不是一件好事。 这朱雄英说道:「那燕王这边?」 他将话题给拉了回来。 何夕说道:「燕王那么我是有安排的。不过,要看燕王自己的意思,放心。这一段时间,我第一个与燕王谈。将燕王的事情给解决掉。今后的燕国,一定不会为中国之患。不过,有些话,我也要说道前面。」 则朱雄英说道:「姑父请讲。」 何夕说道:「很多事情,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燕王这一件事情,也是这样的。你看燕王如何,燕王看你也 是一样的,到时候双方心结很深,不管我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变成无法挽回了。陛下请细思之。」 朱雄英沉默了一会儿,这他知道何夕说的是对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但陷入猜疑螺旋,就不可挽回了。朱雄英说道:「姑父的意思我是知道的。我会注意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