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第1/2页)
大明公务员第三十二章出头鸟第三十二章出头鸟 解缙其实明白这个困境,如果他不补充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要说更进一步了。就是今后想要保留大明内阁的位置,都不是太好办的事情。 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应天府尹之位,好好的锤炼一下自己。 而今看来,解缙下定的决心是对的。 毕竟,朱雄英即便再信任解缙,如果解缙不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将内阁首辅的位置让解缙接管。 ------- 「你们说,何夕到底在做什么啊?」沐春捏着酒杯转了一圈说到。 「管他他想做什么?」李景隆微醺说道:「我今后,也就是富贵闲人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沐春见李景隆喝的醉醺醺的。就知道,李景隆不是一个能商量事情的人。 只能微微摇头,自己琢磨起来了。 李景隆之所以这个样子,也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李景隆觉得,他做出这么多事情,为大明朝廷拨乱反正,做出那么多的贡献,而今胜利了,却没有给唐寅论功行赏。 没有任他什么重要官职,仅仅是加了俸禄,给了其他一些不疼不痒的荣誉性的官职,这对李景隆来说,实在太不公平了。 李景隆对何夕是有怨言的。 只是沐春却觉得,这一件事情,何夕做的也有道理。 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有功没有?自然是有的,自然要奖赏,但是怎么奖赏却是问题? 曹国公的爵位已经到顶了。而且曹国公的爵位是传承下来的,而不是李景隆自己拿下的爵位,更不要说,即便李景隆在南北之战之中立下再多的功劳,也比不上他父亲李文忠在开国之战的功劳。 所以,迁曹国公换一个大国国公,作为赏赐就不大可行了。 让李景隆出来当官? 这一件事情,何夕也不觉得可以。 李景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能力,也就一般般。 这个一般般是指何夕还没有军事改革的情况下,毕竟历史上大明第一战神。而今何夕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之后,估计李景隆更不知道军队指挥是什么回事了? 所以,放李景隆去军中,是万万不行的。那是会害死人的。 让李景隆专任文官,除非直入内阁大学士。否则很难体现李景隆的地位。 至于给钱。李景隆在摧毁南京新钞这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本意却不是为了朝廷效力,而是赚钱。这个行动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因为在这一场金融风暴之中弄潮,李景隆应该是天下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中的一个。 给钱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何夕暗示过,给曹国公一脉海外封地。但是李景隆可没有那种开拓精神,自己去海外开辟自己的领地,自然不愿意。 何夕也只好放弃,毕竟如果当事人不愿意,那么封地,岂不是流放啊? 何夕能做的也仅仅是给一些俸禄。俸禄多少,并不仅仅代表钱,还代表了等级,公爵之高兴,除却国名大小之外,就是俸禄高低了。 再有就是一些荣誉的加衔了。甚至追封都不行,因为前曹国公,也就是李文忠当年,已经被朱元璋加封了好几代了。 已经足足够了。 何夕对李景隆不好安排。所以李景隆只能去当富贵闲人。这让李景隆很郁闷,他费那么大的力气参与这一件事情做什么啊? 似乎,不管参与不参与,朝廷对他们的态度也都是差不多的。 这个时候,李景隆才觉得当初徐达不想参与的先见之明。他们这样的人家,该有的都有了。没 有的一般情况,就是永远不会有的。或者,是皇帝也没有办法的事情。 参与夺嫡之事,风险大不说,回报并不算高。 最好不要参与其中。 沐春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被冯家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这个位置上。沐春而今想想,还是觉得愤愤不已。因为冯家一脉的国公之位,是踩着他们沐家上来的。 如果大家都不出头,其实也不会有那么麻烦,而今冯诚搞这一出,似乎给自己标榜了功臣的标签,而沐春沐家一脉,在冯家一脉的叙事之中,就变成了敌人了。 更是让朝廷有了一个不好印象。 沐春岂能不郁闷。 不过,随即他下定了决心。 他将他筹备很久的章程拿来出来,就是在云南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征南论,要大举讨伐缅甸的章程。 这一封奏疏,沐春从云南回南京的时候,就是想投上去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