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前往兽人星球渡阴寿_第一章 加班时的回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加班时的回忆 (第1/2页)

    “早知道就不接这么多活了,今晚又没法睡觉了吧......”

    张胜从大学毕业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得飞快,他除了去上课就是宅在宿舍。他倒不是为了待在宿舍打游戏,只是社恐,不爱出门。按照他的说法就是:“都20**年了,什么事不能在网上做,有必要出门吗?”张胜在大学学的是翻译,但他的专业知识学的一塌糊涂,大学四年拿到的和英语有关的证书就只有四六级(英语专业一般需要过专业英语四八级,翻译专业还需要考翻译职业从业证书CATTI,一般本科生很少部分才能通过CATTI的三级证书考试。)。摆烂的后果就是春秋招投出的上百份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礼貌拒绝。好不容易有几次通过简历筛选,又都败在了面试上。

    还好,除了英语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译员,还需要具备一定量的百科知识储量,而张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还不错,各行各业的东西他都多少知道一些,而这些知识可以作为他处理译文是查找和校对信息的敲门砖。在毕业后,没有工作的他在某鱼挂了自己的翻译报价,别的译员都是几十,上百/千字的报价,而他只定了十元/千字,期望着能有贪图便宜的人来下订单。

    虽然确实来了许多贪图便宜的家伙,但代表企业前来联系他的人都会先询问他是否有相关的证书,而他什么都没有,对方也匆匆忙忙敷衍跑路了......所以开始的,他就只能零零散散的接到一些个人委托,字数不多,要求很多,钱也只够买些食材回家自己做饭吃。

    不过事情在他的“坑蒙拐骗”下有了一些好转,来询问的人多了,总会遇到一些粗心大意的。他接到的公司客户都是因为对方没问清楚情况就把稿件丢了过来。张胜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本身其实也算一个不错的译员:他很有职业道德,每次初译完成后都会很认真的校对稿件,把译文中的每一个错误都揪出来。有几次,甚至靠着自己散装的行业知识,在检索译文时发现了对方原文中的专业性错误。在他联系对方指正后,也相应的获得了对方的认可与好感,后续这些公司也都选择将需要翻译的稿件委托给他来做。但英语专业知识的薄弱是无法忽视的硬伤,每次翻译时他都要花去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查词,造句,改语法错误。而每个委托的时限都是有限的,他不得不时常加班。

    作为新晋的译员,又没有考到相应的证书,张胜一直不敢向委托人提出加价的请求——即使他用时间堆出来的译文在质量上与其他译员对比起来并不逊色,甚至他的译文出错的概率还远低于别人。随着稿件的增多,他开始不得不削减自己的休息时间。比起刚毕业时的自己,他做起翻译来已经得心应手了许多,但接手的稿件也多了不止一倍。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他的身体出现不适,他时常在起身时感到眩晕,腹部也时不时传来隐痛,一头黑发逐渐变得枯黄,嘴唇干燥开裂,口腔溃疡更是在嘴里安了家。

    张胜和父母的关系很奇怪,大概就像是李宗盛在《新写的旧歌》中唱的那样:“两个男人,终其一生,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而他刚好是“不幸”的那一个。

    父母在生下他后,不过半年就匆匆忙忙又投身到了自己的事业里,把被强制断奶的他托付给了从农村老家赶来的爷爷奶奶。再过半年,爷爷奶奶带着一岁的他回了老家生活。农村的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家里有庄稼田地,粮食蔬菜大多自给自足,劳累但充实,小小的他总是被拉着去帮衬着做些农活,而作物收获后的田间地头都是玩乐跑跳的场所。小学时的他就开始给全家人做饭,这个技能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奶奶做菜的手艺实在是有些欠缺,而经常吹嘘自己是大厨的爷爷习惯了饭来张口,很少会下厨。那时的他已经可以熟练的认字读写,闲时就从家里小小的日历本上读些生活小妙招,其中偶尔就有些讲做菜的。不知是家常小菜本就简单,还是他带些这方面的天赋,虽然未经实践,第一次尝试时,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大多还不错,至少在他自己的口中,这些菜肴的味道已经比奶奶做的要好吃不少。再后来,经过不断尝试,他学会了不少更有难度一些的菜品,从早餐豆浆,面条一类,到日常餐食的炒菜炖汤,甚至节日才会吃的月饼,粽子等,都被他一次尝试便成功攻克,至少应对家庭的日常饮食是没问题了。

    不过说来惭愧,明明自幼就跟着在田地里忙来忙去,张胜却一直没去注意各种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具体的种植手法在他的脑中早已生疏。上了镇上的初中以后,由于离家有些远,他也不得不选择住校。当时的他总期待着周末:每当周五放学后,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