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虽是萝莉 (第1/2页)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正文卷第124章虽是萝莉大兴城的报社开始发力了。 这次南陈投降的事情很显然不可能瞒住,也不会瞒住,所以大兴城日报在第一时间开始渲染这件事情,写了一大篇的前因后果,从太子杨广之前前往西梁,乘坐战船炮轰南陈开始,将之渲染成都是杨广的部署和功劳。 然后最后轻飘飘的加上一句,蜀王杨秀领兵出征,尚未出大兴城南陈已经投降。 蜀王府雅致的院子内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因为董美人喜欢花,所以杨秀就种满了花。 “该死的!!” 杨秀的叫骂声响起,坐在石桌前,将报纸狠狠的摔到了地上,气得不轻。 董盛兰伸出纤纤玉手轻轻的抚摸着杨秀的胸膛,柔弱无骨的似水美人安抚着郁闷的杨秀。 “殿下,何必生气呢?这显然是太子殿下的计谋,就是为了让您生气,气您的,气坏了身子反而不值得了。” 杨秀将董盛兰搂在怀中,声音缓和了许多:“道理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这报社在二哥手上,以后这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对我也非常的不利,那么什么都不懂的民众,都是通过看报纸来获取的消息,报纸上的报道带有明显的偏向,那么他们肯定会顺着这个引导,民众缺乏自己的判断能力。” “我也得做报社。” 杨秀下定了主意,不然他觉得在舆论上以后就是杨广一家独大,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这还得了? 此时元岩到了,看到了董美人就依附在杨秀的身上,不禁眉头微微一皱。 杨秀和董盛兰的感情好,并且非常不介意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元岩并不喜欢小年轻这直白热烈的情感表达,但是因为杨秀其实就和董盛兰一人如此,并不是像杨俊那样骄奢yin逸之辈,所以元岩这个长史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元长史,今日来是何事?” “蜀王殿下,关于南陈和谈的事情,臣昨日夜里想了想,殿下,您得和陛下去请命,参与到和谈的使团中去。” “为何?” “第一,和谈的事情绝不是一两日可以敲定的,殿下可以借此机会向殿下展示您在谈判桌上的才能,打仗固然重要,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也是殿下展现的好机会。” “第二,征战南城本就是殿下的分内职责,这份功劳绝对不能拱手让给他人,不然殿下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得回蜀地去就藩了。” 听到就藩,杨秀一个激灵。 虽然蜀地也不错,但是感受过大兴城这般繁荣的他,更想要留在大兴城,而且若是出去就藩的话,那么这辈子可能离大位就真的没希望了。 “元长史,我该怎么做?” “殿下入宫,诉说您想要为国出征的想法,并且期望加入到使团之中代表大隋进行和谈,一定会彻底的贯彻陛下对于南陈的政策,在谈判桌上为大隋争取更好的条件。” “但是父皇已经将事情交给了高颎了,父皇还会撤回吗?” “自然不是撤回,高颎虽然是和谈的执行人,但是这样的和谈,一定得有宗室子弟参与在内,殿下您就是最好的选择。” “好的,我这就入宫去。” 杨秀去领命,杨广这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也并未觉得有任何的奇怪,反而对身边的李渊说:“他不去领命才是奇怪了,那就是元岩这个长史的失职。” 李渊说:“殿下不去管他吗?” “与征战南陈的泼天之功相比,谈判桌上,他想怎么谈就怎么谈吧,总不能事事跟他作对,这样父皇会怪罪的。” 李渊又问:“那我们对于南陈的情况需要做什么部署吗?” “暂时先不用,等他们先谈一谈,南陈那边不会这么快结束谈判的,长沙王陈叔坚那边最近的情况如何?” 李渊跟杨广说南陈的情况:“这次的南陈投降,虽然说是预料之外,但是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陈叔宝这个南陈皇帝,当得可不称心如意,长沙王陈叔坚觊觎皇位的事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且陈叔坚掌握着实权,坐拥南陈接近五分之一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基本不听陈叔宝的话。” “南陈的大臣们也因为皇帝的庸弱而苦恼,陈叔宝又是个喜欢铺张浪费的人,上位这些年政绩没见到做出来些什么,建康城皇宫内奇幻的建筑多出来了不少,而且他可是放出话来了,建康城的楼必须比大兴城的高,比大兴城更加繁荣,空耗了国力。” 说到这里李渊不屑的一笑:“陈叔宝真是错误的高估了南陈自身的实力,南陈皇室的财力和国力,和我们大隋如何相比?” 杨广浅浅一笑:“我最近来身体好了许多了,想着什么时候去骑马打猎一番。” “太子殿下,您还是多多休息吧。” …… 下午皇帝就将杨广召见入宫,商量关于和谈的条件之事。 “太子,与南陈的和谈必须有宗室子弟参与,你身上的伤还没痊愈,所以朕打算让蜀王去。” “父皇圣明,但是儿臣觉得可以让五弟也一起去,五弟虽然年幼,但是也是大隋的皇子,理应为大隋贡献一份力量,这次和谈不是打仗,风险小很多,正好让四弟带着五弟一起出去长长见识,相信这次的和谈可以让五弟学到不少的东西。” 杨广合情合理的将杨谅推了出来,皇帝闻言看向了杨秀:“蜀王,你意下如何?” 如果让杨谅加入,那么这次的不管什么奏折上写到的时候都会加上杨谅的名字,功劳直接评分,但是如果拒绝杨谅加入,就是贪功,是不疼爱弟弟。 杨秀不爽,但是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暗自腹诽杨广好坏的心思。 “父皇,五弟加入那自然是好的。” “好,那这次和谈就要你这个当哥哥多费心带带老五了。” 商量也算是正式进入了正题。 皇帝说:“针对,南陈提出的十二条条件,今天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