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松锦 (第3/3页)
攻明,便由十四弟作为先锋。” 当下多尔衮便站起了身来,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向前倾,打了一个千,应下了命令。
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见到这样的情形,也是向着黄台吉纷纷请战。 一时间之间,殿宇之中倒是显得军心可用。 黄台吉面带笑容保持着不变,一一安抚,但是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有些事情并不像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就像现在请战的这一些旗主、固山额真,心中其实并不想这个时候开战。 去岁入关各旗皆有伤亡,死伤的兵丁不少。 而劫掠而来的物资和奴隶也使得很多人的家庭富裕了不少。 安逸使得不少的人都起了懈怠之心。 而懈怠,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在犹豫斟酌了许久之后,作为正红旗现任旗主的杜度,最终还是出言发出了疑问。 “辽西走廊不下,对于我大清确实如同食骨在喉一般难受。” “只是此前我大清数次强攻辽西走廊,都是徒劳而无功。” 杜度知晓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丧气的话,可能会得罪黄台吉。 但是作为旗主,这个时候他必须要为自己的旗负责。 “辽西诸城城建池固,便是红衣大炮也难以摧垮,云梯地xue又难以建功,强攻恐怕难以奏效。” 杜度言语一出,殿宇之中其余的旗主和固山额真皆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沉默不言。 去岁他们入关之时,黄台吉在辽东领兵进攻辽西、作为策应,亲自率军攻打松山。 松山、锦州、杏山呈一个三角形分布在辽西走廊的东北端,互为奥援、是辽西走廊的第一道防线。 松山则是往东伸出的角,若是能够攻占松山,那么便可与孤立锦州和杏山。 但是要想攻占松山却是并不容易。 一是松山城建池固、守备兵马良多。 二则是一旦他们进攻松山,锦州和杏山的明军绝对不会 松山作为明军在辽西走廊最为重要据点,明军绝对不会将其放弃,他们的进攻必然招致明军的疯狂反扑。 崇祯十二年的进攻,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先是动用了数十门红衣大炮对着松山狂轰滥炸十数日,而后又是云梯地xue百道并进、皆是未能够取得什么战果。 在激战了四十余日,丢下了大量的尸体之后,最终还是未能攻下松山。 黄台吉神色未变,心中却是阴沉了不少。 在他的心中其实一直存在着一根签刺——满洲的八旗制度。 作为皇帝来说,他对这个制度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权力从来只有独占,没有分享。 八旗制度,八王议政这样的制度,极大的削弱了皇权。 黄台吉心中冷然,他花费了不知道的多少的时间,才逐渐掌握了决策的权力。 但是哪怕是走到如今这一地步,在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这些原本支持着他的旗主,最后还是选择了以本旗的利益为先,而放弃了国家的利益。 黄台吉面上表情如常,放下了手,背负于后,淡然道。 “强攻辽西确实不妥,所以这一次的进攻,朕决定改变以往方针和策略。” 大明体量虽大,极为富庶,这是优势,也是劣势。 如今的大明腐败不堪,便若一个臃肿的胖子。 每日都有许多的吃食,但吃的东西没有让大明强壮,而是全都变成了无用的肥rou,堆积在无用的地方。 逐渐堆积的赘rou,使得大明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加重了大明的负担,还为其带来大量的并发疾病。 “如今明国的局势,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无疑是极为贴切。” “流寇在明国的南部肆虐,大量的兵马往南汇聚而去,明国又再度加派饷银,更是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黄台吉走上前去,举起了放置在一旁的长鞭,指向舆图。 殿宇之中众人目光也随之转动而去。 长鞭所指的地方,正是介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的义州! “时间,现在站在我们这一边。” “大明,已是病入膏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