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8章 诈骗 (第1/3页)
见围过来的村民越老越多,这几个外乡人终于慌了。 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来草沟村收蘑孤,去那家不是杀鸡炖rou,笑脸相迎,生怕照顾不周到。 今年咋就怪了。 随便上门一家,开口不是问吃了没,而是问去年蘑孤钱什么时候给。 连走几家都是如此,收孤贩子们怒火越积越多,终于在大奎家爆发。 这些贩子以中年人郑西为首,而郑西走南闯北多年,深知农村饶族亲关系,眼看快要收不住场,连忙推开快要怼到脸上的粪叉子,厉声道。 “干什么,干什么,想打人是不是,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签的有购买合同,是你们草沟村先违约在先,违约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是要吃牢饭的。” 违约,合同,吃牢饭。 听到这三个词,村民们下意识后退一步。 毕竟现在不是早年间,出人命就往老林子里一丢,第二就被山兽吃的尸骨无存,现如今时不时就有普法队到村里做宣传,倒是提高乡村人民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什么合同?拿来我看。”李红兵冷笑道。 郑西打量李红兵片刻,鄙夷道,“你看的懂合同吗?我怕你连字都不认识。” “红兵叔让你拿你就拿,少特么逼逼叨叨。”秀才举着粪叉子往前一怼,那臭乎乎叉子差点戳进郑西嘴里。 “别动手,我拿!”郑西脖子向后一仰,扭头对身旁几人,“三儿,把合同拿出来!” 三儿? 李红兵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是喊自己,刚要回应,只见刚拿胳膊杵他的年轻人,忿忿不平的打开背包,拿出一叠合同,抽出一份丢给李红兵。 接过合同,李红兵意味深长的看了年轻人一眼,“这个名字太重,你撑不起,最好改了。” “!!!”年轻人眉毛上扬,握紧拳头,身子刚一动,就被几把铁锹给逼回原地。 李红兵笑笑,低头查看这份合同。 越看越生气,越看越无奈,越看越想笑。 这哪是合同,简直就是一份卖身契。 乙方不得把蘑孤卖给其他人,否则罚违约金10万。 乙方必须按照甲方要求晾晒蘑孤,标准未达到要求,甲方有权按比例扣其货款作为罚金。 乙方不得向甲方要求支付当年货款。 乙方须用货款作为定金,保证货物质量。 甲方有权货款压批结算,金额及期限由甲方决定。 甲方拥有合同到期自行续约权。 甲方拥有最终解释权。 ....... 看完整份合同,李红兵拿着单薄的一张纸,冲村民笑问道。 “你们谁都签了这份合同。” 桂凤嫂,“我签了,还给了二十个鸡蛋。” 德发,“我也签了,给了一袋米。” 铁梅嫂,“我签了,给了三十个鸡蛋。” 玉枝嫂,“我也是,给的二十斤米。” 大全叔,“我签了,要的十斤大米。” 金花婶,“我签了,给了五斤黄豆!” 建军,“我签了,给的三斤黄豆!” ..... 在场所有村民几乎全都呼呼啦啦举起手。 李红兵笑了,笑容中带着苦涩。 这种卖身合同,不给货款,压货款,恶意欺诈、玩文字游戏,但凡稍微懂一点点法律知识的人都不会签。 那为什么骗子这么容易能的手? 还不是因为农村留守下来的主要就是年龄偏大的农民。 农民们一个个年纪都比较大,学习能力肯定都比年轻人要差很多。 而农民对于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度不高,他们还没有习惯这些新媒体的应用,所以也相对很容易受到欺骗。 第二个原因就是,农民们自古以来挣钱都比较难,容易贪便宜。 俗话粒粒皆辛苦。 农民挣的都是辛苦钱,所以每一分钱都很珍惜,有一块钱能掰成两半来花。 所以对于一些恩惠他们是非常受用的。 像这些骗子一般都会给这些听演讲的群众发一些礼物,等到这个时候,农民们往往都会觉得这些人非常的好。 但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你慢慢变得信任他们之后,他们就会一步步把你引进他们的情景当中,当你发现时,可能都已经掉坑里了。 而周围有没有可以出主意的人,都是年龄差不多大的,所以脑子一热就掏钱了。 还往往是只要一个一带头,这一波人几乎都会被下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