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_第187章 习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7章 习俗 (第2/3页)

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俗话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祸只可一次。

    把钱装在白纸包里递给账房先生,李春生接过白包,拆开拿出数出钱,在账本上记下钱数,唱道,“草沟村李氏国庆,帛金1001元。”

    周围来报丧的村民,听到金额时,暗暗点头。

    国庆爷就是国庆爷,出手大方。

    随机李红兵也掏出一个白包递给李春生,李春生愣住,抬头望向李红兵的目光中带着疑惑。

    国庆爷都给帛金了,怎么红兵叔也拿一个,又没有分家,还能这样上礼。

    李红兵眼睛一瞪,低声道,“赶紧收,磨叽啥磨叽!”

    得!

    村霸威武,惹不起。

    李春生无奈接过白包,拆开掏钱数,边记账边唱道“草沟李氏红兵,帛金901元。”

    紧接着是瞎子,他也掏出一个白包,李春生整无语了。

    你瞎凑什么热闹,无长无幼,又没结婚,上什么帛金,这要怎么记账?

    “草沟李氏安胜。”瞎子冷冰冰的出名字。

    啊!

    李春生疑惑问道。

    “李安胜是谁?”

    村里从未听这一号人物?

    难道是早年间出去的村民?

    眼瞅就要吃席了,李红兵不耐烦催促,“磨叽个求啊,李安胜就是瞎子,瞎子就是李安胜。”

    啊啊!

    李春生彻底整蒙圈。

    瞎子有名字了?

    还姓李。

    “看你的磨叽劲,活该当一辈子村会计。”李红兵直接上手拆开白包,数完钱在账本上边写边唱,“草沟李氏安胜,帛金501元。”

    这一声唱礼。

    灵棚里村民们全都一副茫然表情,扭头四下张望,寻找那个叫李安胜的人。

    然而记账还没结束。

    傻娃噔噔噔跑到桌子前,也从兜里掏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用白纸叠的信封。

    “哪来的钱?”李红兵笑眯眯问道。

    傻娃扭捏一下,“太爷,是你给的,傻娃一直没花。”

    好像有这回事。

    李红兵打开白包,里面塞着一叠钱,有整有零,合计156元,抽出五块钱丢给傻娃,拿起笔在账本上写下金额。

    “草沟李氏安刚,帛金151元。”

    这回村民们都知道了,李安胜,李安刚就是瞎子和傻娃。

    想不到两个吃百家饭的可怜孩子,竟然跟了红兵叔的姓。

    “闯,上菜。”

    一个帮厨村民托着方盘从厨房那边走出来。

    闯声响起,代表可以坐席吃饭了。

    白事坐席坐的是流水席,一席坐七个人,坐满上菜,吃完直接下席,然后下一波继续上新席,直到没人上席为止。

    一般是一四席,早中晚各一席,凌晨十二点还有一席。

    “走,吃席。”

    见老爹,老妈已经坐席,还给他们留了位置,李红兵把笔丢给李春生。

    坐在席上,李红兵发现傻娃并没有跟过来,而是独自走到灵棚外蹲着,老爹看到眉毛一皱,喊道。

    “傻娃,过来吃饭。”

    傻娃摇摇头,从灵棚里搬了一把凳子摆在面前。

    “我…”老爹有些气恼,刚起身却被儿子拉住。

    李红兵摇摇头。

    “老爹,不用管他,你不懂。”

    还有老子不懂的?

    老爹气笑,突然想起什么,表情骤变,叹口气坐回椅子。

    此时。

    一位帮厨端着方盘走到傻娃面前,不用喊就从木方盘里撤下几盘菜,放在凳子上面,放不下就直接放地上。

    傻娃也不嫌弃,起身走到装饭木桶旁,拿起一个洗材盆子,盛了大半盆米饭,回到凳子旁把材全都倒进盆子里,

    埋头狼吞虎咽吃起来。

    林区坐席习俗,有寿席食九,婚宴食八,丧饭食七的法。

    寿席食九是指席菜要有九个菜,其职九”与“久”同音,寓意为长长久久,是长寿的象征。

    另一方面“十”与“死”谐音,所以人们会有所忌讳,认为不吉利,而且做整寿要提前一年举办,影八九不离十”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