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_第361章 金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金子 (第2/3页)


    “叔,你弄啥呢,我头发眉毛都烧没了!”

    烟袋叔取下面罩,淡淡瞅了一眼,“山里娃怕个求,没毛就不是爷们?没毛婆娘还能不让上床?”

    这话的有道理,可总觉的哪里不对劲。

    可伱起码提醒一下,让我有所准备啊!

    李红兵眯起眼睛,正要询问往坩埚里撒的什么玩意。

    赫然看到烟袋叔又抓起一把。

    还来!

    李红兵转身,嗖一下冲出铁匠铺,身后感受到一股滚滚热浪撞在后背。

    幸亏反应快。

    要不然真成卤蛋。

    什么也不进去了,鬼知道烟袋叔又摸出啥危险玩意。

    李红兵跑回三蹦子,掏出手机刷起新闻。

    咦!

    王茜嫂子的危机公关反应这么快。

    下午刚成立组,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不同声音。

    别,文章写的真不错,图片配的也不错。

    评论区也不在是清一色黑粉留言,反而冒出许多不同声音。

    双方各自站在道德制高点,向对方发出语言攻击,从而引来更多人围观参与。

    这就是王茜嫂子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步走,串联、助推、配合,产生舆论的引导形成舆论的关键。

    通过点与点串联,形成意见,引出热点事件及其舆论影响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多个可以被串联到事件的“点”。

    并且由不同的用户发布,再串联起来,拼接成为完整的事件,最终形成舆论。

    推手助推,“制造”舆论,利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推手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将编辑好的信息,瞬间推送到多个用户。

    以由下而上的自发形式,助推形成“舆论”,而这样的“舆论”很多时候是不受掌控的,引导网民不知不觉卷入其中的。

    大众配合,推向篙朝。

    当被各社交网络平台或网站热帖炒作起来的事件渐炒渐热,形成舆论,引发一定程度的关注。

    大众往往只是凭靠自认为已经掌握聊信息或者情况,来填空和进行拼图,自认为还原了事件的真相。

    而人们一旦相信了某个信息,就很难再改变自己认定的观点。

    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永远被缺枪使,永远被人带节奏,永远自我感动。

    最终不管舆论矛盾怎么变化,终究在一个盘子里,最大的赢家只有草沟村。

    这就是王茜嫂子最终要完成的终极目标。

    李红兵看完所有文章,脑海里只有两个字。

    牛逼!

    难怪看不见的幕后推手,才是真正吃饶怪物。

    区区五六个人,就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浪。

    “红兵,赶紧回来,马上铸模了!”烟袋叔的声音响起。

    “来了!”

    李红兵收起手机,返回铁匠铺。

    此时烟袋叔蹲在地上,摆弄一个模样奇怪的木箱,这个工具由上下两个木框,巴掌深,中间用合叶连接,顶部还有一个圆口。

    先往一个木框里倒入沙子和一些黑色粉末,加水后搅拌均匀压实,用木条刮去表面多余的沙子。

    紧接着另一个木框也如此炮制。

    完成后放置一会,让沙子充分吸收水份。

    接下来就是重要环节,铸模。

    先在沙子表面撒上碳粉,防止泥坯与沙子粘连,然后把已经烤好的泥坯模具,心翼翼压在沙子上面,用木锤轻轻敲击。

    等到泥坯模具没入沙子一半时,再撒一遍碳粉,随后将两个木框合拢,然后重新打开,取出泥坯模具,这样木框里就留下泥坯的造型。

    “可以浇筑了!”烟袋叔重重松口气,把砂箱放稳,站起身,忽然身子摇晃几下,李红兵赶忙上前扶住。

    “真老喽,做个铸模累成这样。”烟袋叔失落的自嘲。

    “叔,要干啥你跟我们,何必您老亲自动手。”李红兵笑眯眯的搀扶着烟袋叔,扭头冲傻娃看了眼。

    傻娃自觉走上前。

    “用铁钳夹坩埚,把金水倒进砂箱口里面。”烟袋叔指着坩埚。

    傻娃拿起铁钳把坩埚夹起,走到砂箱前,心翼翼把金水倒进浇注口,直到金水灌满后停下。

    “行了,等出模。”

    过去半个时。

    烟袋叔一脚踢翻砂箱,沙子倾泻而出,露出一副牙套和四枚獠牙。

    这只是粗糙成型,后续还要打磨,精修。

    烟袋叔用钳子和锉刀把模具上的毛刺、边角心修平,清理出来的残渣放在碗里,虽是残渣,可是用金子做的。

    接下来再用砂纸粗打磨几遍,保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