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转型?(4/4) (第2/2页)
傻子,影视圈没那么好圈钱了… “你要是想赚钱,就接几个综艺,PPTV准备打造几个剧本杀类型的综艺…你都可以参与,另外,还有一档《密室逃脱》综艺…” 沈旭东见到杨小蜜,提议了一句… 不过杨小蜜不是很乐意只赚钱,她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我不可以演几部好电影听嘛?” “…可以啊,但没有必要…” “范兵兵可以一手流量,一手优质作品…” 沈旭东疑惑:“她哪来的优质作品?” “《我不是潘金莲》拿了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嘉奖…” 范小胖真的是开创者,一边接烂片,与此同时也接了几部能施展演技的电影,还凭借《观音山》拿了个东京电影节影后… 顺便还各种出席各种电影节和时装周,赢得‘毯星’雅号。 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好口碑! “范小胖口碑很好…无论是媒体口碑还是观众口碑都不错,”沈旭东没忍住,直接吐槽一句:“别的不说,范小胖的发量很惊人的,不像你…” 杨小蜜急了:“我头发也很多的!” “对对对!” “…我接了一部戏叫《宝贝儿》,刘杰导演的作品!” “刘杰?”
“《碧罗雪山》还有《德兰》的导演,我在拍《逆时营救》认识他的…” 刘杰尝试过商业片,去年上映的《捉迷藏》,就是他执导,男主角霍剑华,两人关系不错… 于是过来探班《逆时营救》,顺便讨论下后续的合作可能,然后被杨小蜜截胡… 沈旭东…大概知道这么个电影,不过,没有啥具体印象,估摸着口年内、票房不佳。 “…文艺片?” “对!” 看着表情兴奋的杨小蜜,沈旭东只好违心的恭喜了一句:“加油!” …… 《宝贝儿》找了杨小蜜,注定是失败的,首先,文艺片的受众一般是一二线城市的成熟观众,但杨小蜜的粉丝主要就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目标群体并不重合; 其次,文艺片的收获票房的路径都是先从一二线城市打下口碑,然后再去影响三四线城市的受众。 比方说《冈仁波齐》、《二十二》… 最后,刘杰导演的电影…很难收获大众认可! 因为他并不了解底层,就好像《隐入尘烟》还有最近的《我本是高山》… 他们塑造的矛盾是脱离现实的困境,《隐入尘烟》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城市,那就没问题,但是发生在农村就不合理! 农村其实是村落,村落的形成,本质是抱团取暖和熟人社会。 越是贫穷的地方,这种熟人社会的交际越闭塞,并且对壮劳力的需求越迫切。 所以这种恶一部分是欺凌生产力低没有自保能力的,比如孤儿寡母。 《隐入烟尘》恰恰相反,它表现的是健全的成熟的并非外来户的壮劳力莫名其妙被全村排挤… 这是不合逻辑的,村民的恶没有来源没有道理,仿佛是为了排挤而排挤。 这种无法融入周围社会的孤独感是城市边缘人物更能体会的痛楚… 所以,《隐入尘烟》只是借鉴了《绿洲》,并没有本土化… 至于《我本是高山》… 更扯淡了,直接把贫穷、重男轻女处理成留守儿童没人管以及青少年叛逆,造成女孩们不服管,吊儿郎当天天逛街睡觉不学习… 刘杰也一样,他看到的只是题材,然后塞满私货… 杨小蜜演这样的电影,只会事倍功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