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留宿泾河畔 (第1/3页)
“哇,晋……九公子,这里的河水为何会如此奇特,居然一半清澈、一半浑浊啊?” 第一次离开长安的秦怀玉显得格外兴奋,别看他比李治还大了两岁,身高也高出了小半头去,却要比李治更像是一个孩子。 “嘁,没见过世面的小屁孩儿,你连这都不知道啊?” 李治坐在马上没有说话,他也为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虽然曾经听说过,但是真当亲眼见到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眼前美景固然奇特,李治的脑子里,却依然还想着三日前的情景。 一旁的长孙娉婷却插话了,她其实也是十四岁,就比秦怀玉大了三四个月而已,却要比秦怀玉经历丰富的多。 这里是距离长安城东北不足百里处,泾河和渭河在此交汇。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而泾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两者在此相交,泾河水清、渭河水浊。 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就形成了眼前“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象。 三日前,“立政殿”中那几位朝中大佬的一致推荐,让年仅十二岁的李治,成为了此次河南道赈灾的特派主使。 几位大佬都发话了,李世民也不好反驳,更何况他也有意将儿子放出去历练一番,尤其是在最近,长安城里总是弥漫着一丝不安的气氛。 李治更没有反驳的权利了,好在此行他不用做具体的事情,仅仅利用一下他皇子的身份就行。 更确切地讲,就算只是把晋王的排场打起来,赶着一架空的车辆,都能起到安稳民心的作用。 赈灾放粮,最关键的还是粮食的合理发放,和灾后的重建事宜。 这一切繁琐的事情,自然由魏征领衔的临时大唐官员团来完成,“河南道赈灾观风使”,这是魏征此次东行的名头。 李治要离开长安,长孙娉婷自然要跟着一起去的,秦琼知道此事之后,直接把自己的二儿子秦怀玉给打发了过来。 因此,就形成了李治、长孙娉婷和秦怀玉这样的三人组,李治十二岁,那两位也不过十四岁而已。 李治不喜欢随着大队人马行走,就跟魏征约定好在洛阳汇合,然后只带着长孙娉婷和秦怀玉二人,悄悄地离开了大部队。 长孙娉婷一身劲装打扮,外边还披着一件鹅黄色的披风,腰间暗缠软剑。 秦怀玉这小伙子长的也带劲儿,只是面庞像极了以前的秦琼,面似淡金,背上背的正是秦琼那对“瓦面金锏”。 自从秦琼突破了“武道通神”之后,已经不再使用任何兵刃,这对“瓦面金锏”自然就传给了秦怀玉。 不知是受了李治的提醒,还是真的觉醒了某些记忆,他如今更重视自己那套三十六路“秦家拳”的修炼。 三人也不急于赶路,再加上泾渭交汇处如此别样的风景,索性就早早地在河边扎了帐篷,形成一个迷你版的营寨。 这样的琐事,自然难不倒将门世家出身的秦怀玉,李治和长孙娉婷也在一旁帮忙。 一切就绪,也不过刚刚过了申时,身处河边反而没有那般燥热,莫名地多了一丝凉爽。 “九公子,你们在此少待,我去那边的山上看看,能不能打些野味回来——” 秦怀玉背背“瓦面金锏”,手中又多了一副弓箭,向不远处的矮山走去。 “九公子,那臭小子去打猎了,本姑娘也去泾河里钓几条鱼去,不能让他小瞧了我。” 李治不禁有些好笑,这两个人平日里都好好的,一个知书达理,一个家教森严,怎么一见面就要互掐呢? 李治也没理会他们,一个人坐在中间的小帐篷里,拿出那本“正气歌”来研读。 那日一连得到了两册珍本,一个就是手中这册“正气歌”,按李世民的说法,这就是通往“文道通神”境界的敲门砖。 另一个,就是袁天罡赠他那册“天子望气术”,可惜,如今李治手里就剩下这一册“正气歌”了。 而另一册“天子望气术”,说来让李治很是郁闷,当晚回到住处的李治,首先就拿出了那册“天子望气术”来观看。 谁曾想,当他将“天子望气术”完全打开之时,突然眼前白光一闪,“天子望气术”不翼而飞了。 等李治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那本书册,竟然出现在了他的丹田里,围绕着那柄沉浸了经年的袖珍枪,在雀跃地跳动。 袖珍枪上散发出淡淡的金光,“哗啦啦”翻阅着那册“天子望气术”,然后那薄薄的册子,居然再次消失了。 而李治的脑海里,却多了一大段枯涩的文字,正是“天子望气术”的内容。 只是,这内容似乎又增加了不少? 刚刚拿到“天子望气术”的时候,李治曾经随手翻阅过的,册子本身就很薄,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