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问心求道 (第2/2页)
的雨幕。 沈玉望着这一幕,心想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外面如何,是否早已经过了三月,甚至更久。 尽管在这里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但沈玉依然摸不着丝毫头绪。 当初来到这里住下,开了个简陋铺子,是因为他预料到日后的时间或许会有些长,自然要找点事做。 而过了那么久,却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值得他注意的事情。 唯一一个有趣的消息便是沈远知正值中年,娶妻纳妾,却还未有一子,于是近些年的善举越加的频繁起来。 “够了。”沈玉看了看时辰,开口说道。 经过这么些年的接触,他发现先生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 寻常书院私塾的孩子经常是日出便捧着书,日落才会被允许不再看书,而先生却恰恰相反,则是没到正午便让他放下书籍,平日里他累了先生也不会多说什么,极为随意。 这个疑问今天仿佛越加汹涌起来,三娃子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先生,您为什么平日里不让我多看书?” 沈玉听见这个问题,闭上眼睛道:“你觉得读书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 少年先是不假思索的开口,然后表情突然凝固,似乎瞬间就迷茫了。 读书似乎可以做成很多事,比如受到街坊领居的羡慕,可以让父母拜托贫穷的家境,可以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但是无论是什么理由,此刻都不太对。 “是为了明理。”
沈玉突然开口道:“读书之后可以做成很多事情,但那都是所谓的因果,如一条线从开头到尾端,事实上,读书只有一件事,那便是明理。” 三娃子挠了挠头,突然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沈玉便说的教人读书写字明理,原来最后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 沈玉接着问道:“你觉得如何才能将书读进去。” 三娃子又挠了挠脑袋,迷茫着摇了摇头。 沈玉笑道:“先去劈柴,然后将一些杂活做了,什么时候觉得可以了就接着读书。” “知道了。” 三娃子认真说道:“先生放心,我肯定会明理的,我现在就上山去帮着砍柴,然后回来做饭。” 沈玉微微点头。 看着少年离开的背影,沈玉面色平静。 其实他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 关于明理的问题。 比如这个世道很奇怪的是,现在的很多人书读了很多年,满腹经纶,最后却还是读不懂书上的道理,当书上的道理跟现实相违背的时候,他们便毫不犹豫抛弃了几十年寒窗苦读所得到的东西,转身去相信自己的经验所说,并且大肆批判书中的东西。 又或者他们读出了道理,却不愿意顺着道理去做,以己利最重。 这样都算不上真正的明理。 只不过这些对于一个偏僻小城的少年来说还是太深奥了一些。 半个时辰过后。 三娃子背了一捆柴走了进来,然后便在屋子外忙来忙去,生火,烧水,做饭,不亦乐乎。 沈玉望着少年充满干劲的样子,说道:“慢一点。” 类似于慢一点,稳一点,这种话基本是绝对不会出现在沈玉口中的,可此刻他却是说了出来。 “好!”三娃子点了点头,然后就逐渐放慢了速度。 不知不觉,少年下意识就将手中的活做的细致一点,好看一点。 与此同时,他的神色越发的专注,不再是单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仿佛在享受这些。 理所当然的,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面容越来越平和。 盆里的白菜晶莹剔透。 柴火堆里的木柴堆得很齐。 水壶里的水沸腾着,却刚刚好在壶口处沸腾。 沈玉轻描淡写的看了一眼,便再次闭上了眼睛睡了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传来了阴阳怪气的声音,嗓音浑浊嘶哑,约莫是个中气还十足的老人。 “哟,这么个小小的铺子也配称书院?就那家伙这么点见识,就不怕丢了儒家先贤的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