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大魏宝钞,拉开帷幕【三合一】 (第4/4页)
到时候谁不听话就干谁,听话的干不干?这不是废话吗?叫爹。 这就是六部花钱的地方。 真正乱花钱的地方无非就是三个,修建宫殿,劳民劳财,然后便是皇室宗亲,每年养着一群废物玩意,个个都是只进不出,最后一个就是封赏了。 万国来朝,说是说来朝拜的,带点破烂玩意,然后骗一波白银回家。 这三种开支是最蠢也是无法逃脱的开支。 如今六部轮番开口,姜灵也清楚时机成熟了。 只不过大魏宝钞的事情,绝不能由自己来提。 终于,户部右侍郎站出来了。 是柳严明的儿子柳藩。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暂无额外余银拨款,六部纵有再多难处,可朝廷已拿不出半两纹银。” 柳藩的声音响起,身为户部右侍郎,他的言语其实就代表着柳党。 大魏宝钞的事情,柳藩也很聪明,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由自己说出来,不然的话,以后大魏宝钞出了问题,责任就是自己的了。 所以要提还是等姜灵主动提出,毕竟江山社稷是姜灵的,又不是他柳藩的。 朝廷没银子,自然是由皇帝来负责。 听到此言,姜灵倒是平静,望着文武百官道:“再有一月,便到了收税之时,诸位爱卿就稍等一会吧,等到粮税缴上,再一一分配。” 姜灵开口,直接拿税收来顶。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然惊讶了。 按理说这个时候,女帝应该会主动提出大魏宝钞的啊,粮税能收多少银子啊?方才六部随便开口就是几千万两白银。 如今粮税收上来了,扣除正常开销,能剩下五百万两白银都是好事,这就奇了怪啊。 “陛下,这国税收上来只怕也于事无补,太后寿诞在即,今年收来的国税,扣除基本开销,大部分是要拿来给太后祝寿所用,这......” 柳藩开口,几乎就差明着告诉姜灵,别打税收的主意了,早就被瓜分完了,赶紧推行大魏宝钞,不然都得完蛋。 姜灵听得出这柳藩言外之意,只是她依旧装傻充愣。 “的确,既然国税不够,那诸位爱卿就想想办法吧,朕又不能凭空变出银子,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姜灵开口,反正大魏宝钞她死活不说,说出来了就是自己主张推行,出了事这帮人肯定把锅甩到自己头上。 所以必须要有人出面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才能后发制人。 实际上这就是没有权势的悲哀,倘若有权势在手,哪里需要这么复杂麻烦,直接就是一句话。 你们户部不是搞了什么宝钞,说来听听,朕抉择一下。 户部只能屁颠屁颠跑出来背锅,做好了,皇帝的功劳,做不好,当臣子的没用。 可没有权势,你说这话,户部马上矢口否认,说是仁宗想要推行的,这个方法确实蛮不错,陛下可以试一试。 大致意思就是,臣不敢担保其中后果,只能说还行,毕竟仁宗是你爹,你爹的智慧行不行,不是由你说了算? 反正出了事情,就是你们姜家人背锅。 当下,柳严明,杨宁,李杰三人沉默不语,他们还真有些搞不明白女帝是想要做什么。 大魏宝钞的事情,她早就知道了,可偏偏死活不说,非要让他们来说?是怕担责吗? 倘若没有发生改稻为桑的事情,柳严明此时已经让自己儿子上前去提了。 可问题是,改稻为桑之事过后,朝堂百官谁不知道女帝手段恐怖?不管是背后有人还是女帝突然开了窍。 毕竟如果姜灵只是怕担责,他们还放心,背个锅而已,反正大魏骂女帝的又不少,多背一个不算多。 真闹出什么大事,他们也会拥护女帝,这么好的背锅侠,上哪里去找? 怕就怕女帝有其他心思,反正不可以常态去衡量,不然的话,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如此,诡异的一幕发生。 朝堂之上,百官皆然左思右想,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女帝也显得很平静,都不说那就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如此,足足半个时辰后,大殿内无一人说话。 女帝也没有耐心跟他们耗了,直接起身道:“既如此,那诸位爱卿回去好好想想办法吧,退朝。” 她很直接,甚至说一点脸面都不给这些臣子。 此时此刻,经过许守云一番调教后,姜灵也愈发看清楚了形势。 虽然自己无权无势,然而却是百官都需要依靠的存在,背锅也好,制衡也罢,他们需要一个皇帝。 这个皇帝如果是个女人,那就最完美。 所以,明白敌人需要什么,就可以很好的拿捏。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点,姜灵没有从前的愤愤不平,遇到些事情恼怒不止。 既然要玩,那就玩到底,只要不超纲,没有人可以拿自己怎样。 如此,百官退朝。 只不过出宫之后,三党分群而行,显然是要去商议此事了。 一直到丑时。 一则消息传出,让刚刚平静的京都,再一次翻涌起来了。 女帝召燕王入宫相见。 --- --- 一章七千字吧,也免得三章取章节名太累,上架后估计也是这样,五六千字一章,一天三四五六更吧。 求推荐票,求一波打赏,求月票,拜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