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变化 (第3/3页)
虽然还是丞相,但大势所趋,朝中的修仙者越来越少,他干脆也只挂了个名字。
原本许墨辰设立的小班底理事处,倒是成为类似「内阁」「军机处」那样的机构。 只不过,里面的成员更加复杂起来。 这得益于原先推出来的一些政策。 比如医疗这块,许墨辰是最早发展的,赵凌波任职卫生部部长。 这几个月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除了原先的宁州制药分厂外,还额外增加了北方、西方、南方三个大厂。 其余还有州府城池内设置的小型分厂,加起来总数量有十几个。 之所以这么多,一个是目前大乾国内道路还没有整修,物流输送不够发达。 另外,需要提升一些技术性的就业岗位。 药厂的大量成立,彻底解决了大乾百姓的生病问题,一部分产品还通过海外贸易,输送到其他国家去。 换取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一些各地的特产物资,比如橡胶、金属等等。 一些知识技术,西方异域国领先的,也全部拿回来。 此外,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就是许墨辰搞出来的新国子监。 全民教育普及,第一批培训完毕的老师已经奔赴各地上岗。 国家地方都有钱了,各地按照朝廷给出的政策,早上农耕工作,利用晚上业余时间组织学习,展开扫盲运动,也得到了大部分百姓的拥护。 能读书识字,还能学习算术技术等等,他们等于说有了另外的出路。 其中不乏原本就是些基础的,再进行系统化学习,他们进步很快。 因此第一批具备小学学历的百姓诞生了。 结合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可以参加药厂、水电站、炼钢厂、炼铁厂等这种基层工作。 需要体力,但又不能没有任何文化,小学水准的刚刚好。 许墨辰不再的时候,赵凌波沈芷凝等人反复商量,最终做出了这样的政策。 一些接受能力到达顶峰的,不做继续教育的强求,而是投入到初期工业化工厂中。 如此一来,使得参与劳作的人员素质得到了提升,也 进一步促进工厂水电站等设施的新建。 有了一定基础,其他的各种配套工业环节,也陆陆续续开展起来。 比如电线、灯泡的生产,水泥钢筋的量产,还有石油天然气金属资源的开采等等,一步步都在推进。 当然,工业化程度越高,对于工作者学历要求越高,目前还没有到搭建起完整工业体系的地步。 不过,一些机械车辆设备等等,样本用的试验机已经制作出来了。 然后还有国立研究院,最新的技术等等,差不多到了二次工业时代的水准。 许墨辰看到的,就是相关的总结报告。 科技树的金字塔,逐步搭建,还有不少欠缺,但是整体的框架已经出来了。 「百姓的接受程度如何?」许墨辰担心会不会推进太快了。 「目前看没有问题,」赵凌波笑着搬过来一些奏折,「这是各地州府调查的报告,朝廷进行了民意调查,百姓反馈很好。」 毕竟农业各种技术上去了,他们的收入更高,粮食充足,这在以前的乱世,是不敢想象的。 许墨辰看着奏折,也不再是以前厚厚的那一本本,而是改成了A4大小的纸张。 没错,造纸技术发展出来了,还有简单的钢笔墨水。 只是大部分还是朝廷官员以及贵族的试用品,民间百姓一般得不到。 但这都是时间问题,技术越发展,这类东西越廉价。 毕竟这些东西,有着技术的天花板。 「朝臣的话,很多修仙者辞官了,」赵凌波语气有点无奈,「陛下推行仙凡有别,刚开始他们还是观望。 但随着池丞相退居幕后,加上最近大乾整体水准提高,他们也就跟着辞官了。 不仅仅是朝堂、地方上很多原来的修仙者,也是如此。」 这个变化虽说意料之中,只是许墨辰听了,也不禁动容:「是不是仙缘增加的缘故?」 百姓产出多了,炼精化气的食物来源自然也多。 但影响修仙的,还是仙缘。 十方世界不会无缘无故退出自己控制的范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