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青铜器的真伪 (第1/2页)
一件古玩基本都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多多少少会有些瑕疵,所以不可能过于完美。 这件青铜豆,虽然破碎成片,但是聚合起来,竟然完整无缺,没有一点缺漏,这太完美了。 许多瑰宝级的青铜器,比如四羊方尊,还有三星堆的青铜树,发现的时候都是破碎成片。 经过修复大师的鬼斧神工,才变成了现在的完整形象。 在发现它们碎片的时候,也不是完整无暇,多少会有一些破损的孔洞,或者遗失的碎片。 深埋地下成百上千年,很小的碎片会被锈蚀,或者腐化。 像这件青铜豆组合拼接起来,器型异常完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被崇宁这么一点,老狐狸的沈运成也感到不太对劲。 他清癯的面容有点发颤,紧盯着铜片,说道:“会不会是纯干坑,导致土质干燥,没有锈蚀啊?” 一般的墓葬,会分为干坑和水坑。 干坑一般是地势高较干燥的北方黄土地带。水坑多是温暖潮湿的南方,或者浸水的墓葬。 干坑的出土品,受环境影响,不太容易腐坏。 曾经有人用干坑和水坑的青铜剑对砍,水坑的青铜剑虽然皮壳漂亮,但没几下就砍烂了。 崇宁沉吟下,说道:“纯干坑的话,这个青铜豆的锈痕,就对不上了。” 这个青铜豆的锈迹自然深绿,只有在温和条件下,才会形成这样的铜锈。 沈运成沉吟下,说道:“这铜片的成分我都测过,确实是周代的铜质啊。” 崇宁摇摇头,说道:“如果他直接用周代的碎铜重铸,是检测不出来的。” 上三代的碎铜片,零零散散,也不是很贵。 他们收集起来重新铸造,检测铜器成分,根本无法鉴定真假。 崇宁拿着铜片仔细查看,终于看到了这件铜器的漏洞,“铭文不对!” 沈运成一怔,凑过来,说道:“铭文?铭文的拓本,我找金石书法大家看过,没问题啊。” 宋代以来,金石在所有文物里有独特的地位。 这是因为铭文不仅有文物价值,史学价值,还有书法价值。 散氏盘的铭文,一直是书法家学习的重要摹本。 崇宁摇摇头,说道:“铭文的拓本内容,应该没问题,我是说铭文的本身不对劲。” 沈运成一头雾水,说道:“什么意思?” 崇宁指着一个铭文,说道:“这铭文的字口大,底部偏小,不太正常。” 商周的青铜器是失蜡法铸造,铸造的时候,将铜水浇灌到陶范模具里一体成型。 但铭文的铸造,是另做一块铭文范,嵌入到陶范主体里。 铭文范上的文字是阳线条,凸出来的。 阳文刻完之后,趁着陶坯阴湿,直接嵌入主体范中。 由于都是手工制作不可能完全契合,需要轻微的人为修正。 铭文范稍微按一下,或者移动一点,阳文字的上口就会变大。 所以最后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 这种现象必须是精细的观察,才能发现。 沈运成的心里一惊,不敢相信,“你是说,这个铭文是后刻的?” 崇宁应了声,说道:“是的,沈老,我认为这个铭文,应该是后刻造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