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回 争论再起  (第2/2页)
什么要迁百姓?”    范文程反问。    “以我的兵力,无法长期占领只能撤退。我担心在我走后,无论是明军,还是奴兵重新占领,都会趁机劫掠百姓。”    杨承应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    在古代,“军纪”是一件很苛责的事。甚至杀良冒功、劫掠百姓都算是小儿科。    自己没本事长期占领,可也不想百姓因此受到伤害,所以选择了迁徙这条路。当然,顺便扩充一下金州的人力。    还能把金州的地盘向北慢慢延伸。    范文程却摇头道:“将军这样做的确出于善心,就怕大多百姓不肯随你前往。”    “哦?为什么?”    杨承应很好奇。    “盖州毗邻辽西,盖州被收复,他们可以逃回辽西。去了金州远离故土不说,还可能遭遇歧视。”    范文程认真分析道:“将军真为百姓着想,最好还是给他们一条选择的路,而不是强行全部南迁。”    其实,杨承应没有强行全部南迁的意思。    听了范文程的话,杨承应思索片刻,便道:“就按照先生说的去做。”
    这么多百姓既然眷恋故土,倘若把他们强行南迁,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好事办成坏事。    任他们自便,也符合自己一贯的行事风格。    然而,杨承应刚把这消息告诉麾下将领,却遭到集体反对。    鲍承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将军太仁慈!如果不强行南迁,他们一个都不会跟将军走。等到奴酋来,或者是明军来,他们再也走不了。”    “老鲍的话,我深表赞同。”孙得功出声附和。    听他们话里的意思,“走不了”很可能是物理上的。    虽然欣喜鲍承先和孙得功的适应,杨承应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主张。    “盖州百姓大多是从辽西来,扶老携幼来盖州已不容易,怎会愿意随我去更远的金州。”    杨承应说道:“还是依照范先生所言,任他们选择。”    一听这话,鲍承先顿时急了:“将军迁百姓是为了充实金州的实力,就应该强行南迁。”    “自愿的事,怎么能强行。”杨承应不同意。    鲍承先苦笑道:“将军觉得我们心狠,我觉得将军不了解奴酋的手段。”    “嗯?”杨承应眉头微皱,“这话怎么说?”    “将军离开后,如果明军不来,而是奴酋来的话。奴酋一定会大开杀戒,把盖州变成废土。”    鲍承先叹气道。    听到这话,杨承应整个人都震撼了。    这时,他才想起努尔哈赤统治辽东时期有一个重要特点,不重视文人和百姓,只重视士兵。    还有奉行“贼不走空”原则,守不住的城池,就要带走有价值的东西。    比起范文程,鲍承先和孙得功是既待过明军,又待过后金,可太清楚他们是什么玩意儿。    毕竟他们曾经也是一份子。    “先生,请代我写一份通告!”    杨承应对范文程道:“着盖州百姓于两日内收拾家当,第三日随金州军南下,一户不许遗漏。”    就让天下不满都冲我一个人来吧。    “遵命。”    范文程抱拳道。    他没有因为杨承应不采纳自己的建议而不满,反而看出杨承应敢于担当的气魄,由衷敬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