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第一次争论 (第2/3页)
畅的打诨插科,原本有些压抑的气氛也慢慢缓解。 “你们汉朝的语言、文字太难了。”这是玛利亚首先发出的感叹:“你们的先圣好像都有一个通病,不想让人轻易的了解他所说的话。可不想被别人了解,你就别写书啊,想写书,又不想别人读懂,真不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就是”甘妮杜也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还听说一句汉语,叫什么‘姨妈杀犬于道’,到现在我都没弄明白,姨妈杀了犬于道,有什么奇怪的。” 刘玲道:“你在哪听的?我咋不知道,没有哪部经典有这么一句话。”刘玲想破脑袋,也没想出,哪里有这个典故。 甘妮杜解释道:“前几年不是我接着刘玲,在你们汉朝寻找天选之子嘛,我没事也在你们汉朝的街上转悠,就听几个书生在感慨,这句话如何的精妙。” 玛利亚也说:“姨妈杀了人,有什么精妙的?你们汉朝的女人从不杀人?” 刘玲说:“你听错了吧?” 甘妮杜肯定道:“绝对不会,我听了好几遍,就是姨妈杀人,杀了叫犬于道的人。当时,就有一个书生还说‘妙,妙,此句话精简到毫颠’” 玛利亚说道:“大汉朝果然尚武,连书生都研究如何杀人。” 刘玲说:“姨妈?肯定是你听错了,书生叫姨妈也应该称呼为姨母才对,或者叫姨娘。不会那么直白,应该是一马吧?” 甘妮杜再次肯定地说道:“对,对,对,就是姨妈。” 刘玲说:“到底是姨妈,还是一马?” 甘妮杜道:“有区别吗?” 刘玲说道:“当然有区别,区别大了。姨妈是姨妈,一马指的是一匹马,一马杀犬于道,说的是:一匹马在大街上踢死一条狗。” 琼斯说道:“就说,一匹马踢死一条狗,不就完了,莫名其妙。” “就为了省两个字,那些书生就在那议论了半天?” “你不懂,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叫惜墨如金”刘畅赶紧为自己的先祖保住脸面,虽然他也不认为狗屁的惜墨如金,就是把简单的语言故意弄成别人不懂的样子,显摆自己的学问高深。 “切~~~买不起墨,还读什么书、写什么字”琼斯用鄙夷的口吻说道:“剩下两个字能当饭吃啊。” 甘妮杜说:“你还别说,搞不好真能当饭吃,不然,他们也不会干这些吃饱饭撑得没事干的事。” 玛利亚道:“就是,叫‘马杀狗’,更精妙,三个字。” “精妙个屁,一个字都不写才叫精妙。”琼斯终于被折磨的连粗口都说出来了:“看我们多好,就没有文字。” “。。。。。。”能言善辩的刘畅被怼的哑口无言。 玛利亚道:“我说,就别让这些孩子写汉字、学汉文了,意思表述不清不说,字也难写,太折磨人了。” “你们的文字好,跟鬼画符似的!”听到玛利亚贬低自己的文字和文化,刘玲生气了。 玛利亚说:“刘玲姐,你不必生气,我没有贬低的意思。你们的文字更具艺术性而缺少实用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的文字正好相反,会说就会写,会写就会说,更具有实用性。” “哼”刘玲起身,甩手离去。 看见两人的对呛,其他人也没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个光头在灯下独自发出孤独的光芒。 承诺的“大吃一顿”如期举行,就在当晚。这个文化博大精深,但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用吃来解决的。 气氛却没有预期的,与以往一样的欢乐气氛,有些凝重。那些孩子似乎也感觉到气氛的诡异,一个个的都规规矩矩的,不似往日的喧闹,一百多人明显分成四个小团体,四位班主任第一次没有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而是各自呆在各自的集体里,与自己的学生呆在一起。 本来准备在基地内聚餐,可在室内聚餐,没法举行篝火,没有篝火,不整点烧烤,绝对达不到“大吃一顿”的标准。 基地内,严禁烟火,这是严格的规定,就是这些孩子没来得时候,他们五人要吃烧烤,也得走出基地。老天爷开眼,下午的时候,风就停了,天空也比较晴朗,虽然他们各自的班主任的脸色还没开晴,孩子们的心里可都乐开了花。 平时的时候,因为安全的问题,他们也不许走出去。空气依然很寒冷,时不时吹来的寒风还夹杂着雪花,即使这样也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早早的就把柴火准备充足,食材也是现成的,平时积累的野味就放在半山腰,天然的冰箱,还不怕其他动物偷吃,因为,半山腰以上,没有野生动物。 分布在平地的四个方向巨大的火堆,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刘畅很无奈,上午的小插曲,引发了文化的冲突,虽然冲突不大,但已现端倪。潜在的冲突,早晚必然会爆发,这是没法和稀泥,必须把这个潜在的危险清除在萌芽状态。这事还不能用强力打压,除非把整个地球文化都彻底清除,用技术代替文化。可那样的话,没有文化,只有技术手段的人,那还是人吗?那不是人,那是机器人。 “妮子,过来。”看到今天是指望不上这四位更年期的妇女了,姑姑的眉毛耷拉在眼皮上,眼皮耷拉在鼻子上,鼻子耷拉在嘴唇上,嘴唇耷拉在石台上,一副生人勿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