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一百二十二章 换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换将 (第2/2页)

前轰击。

    待到将城头墙垛轰平,又命包衣奴才扛着沙袋在车盾掩护下冲到城下堆垒,试图用沙包垒出斜坡来,然后大军直冲城头。

    包衣不够,卓布泰调来了四处抓来的百姓,凑了男女老少三万人,驱赶着他们扛着沙包冲向城下。

    这一招,令城上的守军个个血气上涌,却又为难起来。

    城下的百姓,都是大明的百姓。

    有耄耋老者,有青壮妇女,其中甚至还有许多半大的孩子哭喊着到处乱窜。

    “救救我们,别放箭啊......”

    “军爷莫要开铳,我们是杨舍营的!”

    城下,清军的包衣们混在这些百姓中,拼命的朝城下运送沙包。

    城上,士卒们看着下面一片哭喊,其中有许多是江阴没有撤到城中的乡亲,面色痛苦,左右为难,手中的火铳弓箭,不断的抬起放下。

    此时的阎应元正在城下包扎伤口。

    城上坐镇的一名抚标参将急匆匆下城向阎应元汇报了情况。

    “总兵,这可如何是好?”参将请示道。

    “速将城上江阴兵撤下,换抚标人马登城,尽数射杀,不可使敌军垒土成道,如履平地。”阎应元毫不犹豫地决断道。

    这已经是清军的惯用伎俩,驱使本地百姓做掩护,让守军放不开手脚,既是攻心,也是攻城。

    此法屡试不爽,很少有守将能狠下心来。

    但阎应元可不是一般人,虽然位卑,但有帅才。

    那参将得令,迅速将城上的江阴兵全数撤下,让预备的抚标剩余人马上城接替。

    熊汝霖带来的都是浙东子弟,所以动起手来,没有太大心理负担。

    很快,原本平静的城头上铳炮齐鸣,弩箭激射。

    城下的人群开始成片的倒下。

    那些百姓又惊又怕,开始抱头逃窜,却被督战的清军弓箭手又是一番收割,被逼无奈,只能又掉头朝城下跑去。

    尸横遍野。

    沙袋堆积的速度急速下降。

    卓布泰见状,令火炮掩护,再调后军俘虏继续堆沙袋。

    清军的火炮再次轰鸣,包衣们冒着箭矢铳子飞速的堆着沙袋。

    尽管城上明军无情的射杀,但依旧挡不住人海攻势。

    沙袋很快堆满了城下,有了城墙一半的高度。

    再这么堆下去,只需三个时辰,清军就能堆出一道宽阔的斜坡来。

    守军有些束手无策,那些沙袋,水火不侵,一时竟无法应对。

    这时,包扎好伤口,重新披挂上阵的阎应元登上了城头,王公略也缓过劲来,回到了阵地。

    “典史,这鞑子将领还真有点东西。”王公略不禁感叹道,但从战法来,这可比前面那个愣头青聪明多了。

    江阴城墙,在嘉靖三十三年的时候,知县金柱将其加固加高,城高两丈两尺,约七米之高。

    不算是特别高大的城墙,所以眼下聚沙成塔的办法,是十分有效的。

    图赖那厮,莽夫一个。

    “此将不可觑,心狠多谋,若有机会,必不能让他活着!”阎应元中气十足地道。

    “眼下有些不好办啊。”王公略看着越来越高的沙包壁垒,倒吸一口冷气道。

    阎应元蹲在残存的墙垛下,面色凝重地思索起来。

    清军的炮火一直没有停歇,己方的火炮也都被摧毁的差不多了。

    王公略有些焦急,民壮正在冒着炮火往城头运送砖石泥灰,抢修墙垛。

    不多时,阎应元便叫来了抚标参将,向其叮嘱了一番后,叫上王公略下了城头。

    非常感谢大家的月票支持!!

    大家觉得好看也请帮忙宣传一下,多谢了!

    下一章被审核了,大家耐心等一下我也不知道触发了什么神秘词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