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问题的核心  (第2/2页)
陈念已经隐约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不,系统没有问题,模型也没有问题。    相反,系统所输出的模型,是极为精确的。    但是,这个模型是在绝对理想情况下输出的理论模型。    它不会去考虑实物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影响,也不会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    或者用一个经典的笑话来表达:    这玩意儿,就是一只真空里的球形鸡。    发论文?足够了。    理论实验?太够了!    但是如果用来做实物实验的指导,它的精度就势必会出现问题。    所以,陈念要做的事,把这个并不完整的模型补充完整,补充上它本来应该具有的,考虑各类环境因素后的容错因子。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    按照正常的流程,它就是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撑的,这也是陈念最开始提出那个要求的原因。    但在听到研究员的话之后,他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也许并不需要这种东西。    因为,他有挂!    还记得当时,他在做单晶炉的设计的时候,就曾经通过不断试错,一次一次降低了单晶炉的解析成本,最后把系统的“价格”,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那现在,实际上他也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找到那几个正确的容错因子!    想到这里,他悄悄打开系统面板,选中一台陌生的Lm-6000燃气轮机,随后又选中了这台燃气轮机的透平叶片模块。    由于之前他已经对AGt110完成了解析,此时系统显示的解析消耗仅为0.12点。    但是,有就行!    只有一个数字,知识增量就可以体现在数字上。    模型是现成的,但适用于现实的模型却还不存在。    那就是说,只要自己补齐了容错因子,就一定可以容纳数字发生变化。    这算是一种投机取巧,但......    难道利用大量的数据来修正模型,就不是投机取巧了吗?    他只不过是把过程搬到了虚拟的系统中罢了。    想到这里,陈念精神一振。    随后,他收拾起桌面上的数据文档,头也不回地跑回了自己的住处。    而他身后的那些研究员,则愣在了原地,面面相觑。    “这么搞能行吗?”    其中一人略有些忐忑地问道。    “.......不知道,反正如果让我来做的话,大概率是不行的。”    “他......不知道不知道。”    “陈工确实是天才,但我觉得这种事情不是天才能解决的。要么我们还是找王总问问,看能不能从哪里调点数据过来?”    “也有道理,起码有数据,陈工还能有点参考......”    “走吧,我们一起去找他看看。”    “那陈工那里呢?要不劝劝?我感觉是无用功啊。”    “别闹了,我们有啥资格劝啊......认清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臆测给天才设上限。”    “搞不好明天早上,他就把新的模型拿出来了呢.......”    ......    这将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陈念正襟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去给模型加上那一个容错因子。    系统界面里的数字没有任何变化。    但他一点都没有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方向出了问题。    他只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天色渐晓,但陈念的眼神依旧清澈。    终于,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他的书桌上时,系统中的数字,发生了变化。    【解析消耗:0.04点】    成功了!    陈念猛地一拍桌子,一晚上下来积攒的草稿纸瞬间满屋子乱飞。    完整的模型诞生了!    陈念迫不及待地把模型通过内网发到了技术组核心成员的邮箱里,而所有人几乎都秒回了两个字:    收到。    紧接着,十分钟以后,陈念注意到,系统界面里的源点数量开始飞速上涨。    3.04,3.11,3.29......    一直到涨到3.68,才最终停了下来。    陈念如释重负地躺倒在沙发上。    这一次,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又狠狠地嫖了系统一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