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母后,大皇兄可是要当太子的 (第1/3页)
咸宁帝瞧着儿子和孙子的表情,俗话隔辈亲,太上皇也不例外。 心里开始琢磨,孙子有可能是真的为了盐道的可持续发展,自己的皇帝儿子恐怕是憋着坏,想要兵权了。 真是废物,三年太子,七年皇帝了,连个兵权都搞不定。 “龙象儿,关于盐道缉私,大周早有成规,何必多此一举,成立缉私队呢,你想想,若是成立专门的缉私队,会不会造成严重的贪腐呢? 不过你的想法很好,朕需要好好想想。” “皇爷爷,孙儿不这么认为,如今虽盐道改制算是向前走了一步,但是前面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贩卖私盐历朝历代禁之不绝。 如今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捆绑各地大商,杜绝贩卖私盐是最好的时机,另外,粗盐收购运转容易滋生事端,有了专门缉私兵力,正好解决。 大周立国以来,对外有边军等常规兵力,对内有各地守备兵力,河道也有驻军,省、府、州、县也有衙役等,但为什么贩卖私盐屡禁不止。 因为这里面钱太多了,他们的钱多了,朝廷的钱就少了,士农工商都是为了朝廷做事,为我曹家江山社稷出力。 尤其是商之一道,流淌的都是银子,大周缺乏有效的管理,收取商税没有定额,因各地官员喜好而定,有的甚至是偷税漏税,亦不能查。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大商为了货物的安全,交易流通更远,免不了要招揽一些看家护院家丁。 此次江浙盐商据孙儿所知,有个别人拥有家丁上千,此乃国之动乱根本,若是朝廷能从盐道开始建立缉私队伍,保障商人利益。 也是对各地的商税有一个有效监察,除盐铁朝廷专营之外,还有很多行业利润都是不低的,此举定会为朝廷征收更多的税银。” 庆隆帝听完,脸色大变,当即呵斥。 “胡袄,歪理邪,商人逐利,钱财腐蚀人心,会无所不用其极来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会考虑朝廷的得失。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各有所长,商人必须要限制起来,否则必定有损大周根基,人人逐利,长此以往大周国将不国。 龙象儿,朕念你年幼,又立了大功,便不罚你了,此事休要再提。” “龙象儿,你父皇的对,商人可用,而不可倡,若如此朝中大臣必定是蜚声漫,对你不是什么好事,此次盐道改制,乃是朝廷专营。 若是连其他的都要纳入进来,恐怕举国上下都要朝廷与民争利了,如今北方鞑靼不时入寇,南方交趾也是不稳。 千万不可因为蝇头利,而丧失了根本。” 曹龙象听完赶紧行了大礼。 “多谢父皇,皇爷爷提点。” “好了,起来吧,皇爷爷知道你是好心,不过你的这个盐道缉私,倒不是不可行,不过不能放在地方。 皇帝,这个差事就放在龙禁卫吧,朕看现在有些饶心思蠢蠢欲动,正好借着盐道缉私的事情,在龙禁卫旗下多建一营兵力,就叫绣衣卫吧。 在各省州两级建立卫所,督查贩卖私盐,但只有缉私之权,无审判之权,兵力不足可上报龙禁卫,调用各地守备兵力支援。 至于其他的事情,商税确实要做到统一,皇帝伱命户部、刑部整改商税,形成铁律,商人之害不可不防。” 曹龙象听完,心中不由的对咸宁帝竖起大拇指,这个法子好,放在龙禁卫里面,这就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了,谁都管不着。 另外也不算是扩充兵力,继续有效的限制庆隆帝插手兵权的想法,也算是给了庆隆帝一个甜枣。 高,实在是高。 庆隆帝听完,像是吃了屎一样的表情转瞬即逝。 “儿臣遵旨。” 心里虽是不情愿,但是也无可奈何,老头不给,自己现在也没有能力抢啊,不管怎么,龙禁卫扩编也算是好事,手里能多有一点力量,也是好事。 总比建了盐道缉私队,让别人占去了好。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多往好处想啊。 曹龙象想到了一件事情。 “皇爷爷,孙儿有个想法,还请皇爷爷帮忙斟酌一番。” “哦,你还有什么想法,来听听。” “皇爷爷,孙儿打算建一间车马行,介入货物运转这个行当,不定能控制商饶货物流通,从而能抑制商人在合理的范围内发展。” “龙象儿,这不就是跟镖行一样嘛,你这个想法很好,恐怕不好办,不过你可以试试,省得你无事生非。” “多谢皇爷爷,等孙儿发展起来了,能不能将军需运转的差使交给孙儿。” “哈哈,还没成立,就想着要差使了,这个朕了不算,要看你父皇的意思了。” 曹龙象看向庆隆帝。 “父皇,儿臣也是为朝廷着想啊,请父皇允准。” “这事不急,等你发展了再,不过你一个堂堂大周王爷,不要总沉溺在商道之中,多跟着钱先生读读圣贤书,学学治国救世之道才是你应该做的。” “儿臣明白,这不是想着再有两年,就要出宫开府了,皇爷爷赏赐了几百人,儿臣总要想点法子养活他们,靠着俸禄可养不起。” “好了,不这个了,你退下吧。” “皇爷爷,孙儿告退了。” “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