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还原了个寂寞 (第2/2页)
br> 何荣听了,只得答应一声,不管如何,终归是要见驸马的。 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虽然他们是去求见,结果驸马没见他们,县衙的人回复说驸马这几天都没空,让他们等着。 何荣一听,顿时就来脾气了,对何真说道: 抱怨了一声之后,他便试探着问道: 何真一听,顿时就生气了,训道,「越是如此,就越是要 结交好驸马知道么?如今已经不比以前,你信不信,驸马真要扶持一个,指不定以后就能和我们何家分庭抗礼!」 何家的底气,在于以前;而驸马的底气,或者驸马的人的底气,在于以后。 对于这些,何真看得很清楚。 如果驸马没有把握,他也不会晾着他们何家。 不过,何真这一次是真得想错了,他以为驸马是在拿捏他们,其实压根不是,而是张一凡真得在忙,没空。 他计划成立香山县官办糖厂,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厂房的设计,制造等等,全都离不开张一凡的亲自指导。 并且,因为这个时代的保鲜技术太差,收购来的甘蔗,不能保存太久时间,就更是要注重效率。 因此,张一凡对于这个糖厂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盯着的。 糖厂最赚钱的地方,是张一凡知道,如何把最普通的红糖做成价格很高的白糖。这得益于他后世刷b站的一个视频,很感兴趣,为此了解了一下,便都记住了。
糖类的制作,最初是来自于古印度,从唐朝时候传入,但那个时候一直都是红糖,或者黑糖这种最原始的糖。 许多古代种田文中都有一个桥段,说穿越者用所谓的,就能简单地把红糖变成白花花的高价格的白糖,从而赚了穿越后的第一桶金。 其实,这是扯淡。 这个有关,最初是一个清朝人在一本书中记载,说元朝时候福建的一个人因缘凑巧发明了这种法子,这只是传说。 等到了明朝,确实是有大量的白糖了,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如何制作白糖。 有一个视频博主闲得蛋疼,就按照这个方法,想拍视频还原下,就从买甘蔗开始,结果还原了个寂寞。 根据考究,其实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面记载的这个方法,也是有误的,结合地方志以及海南那边还存在的古法制作白糖,最终博主得到了真正的白糖制作法,绝非是什么,而是封泥法,时间要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行,而不是用个漏斗,用黄泥水淋下就能简单脱色的。 张一凡在送走朱标之后,就已经先实验了制作白糖的方法,掌握了真正的制作方法,所以才会在忙设计厂房的工作。 如今香山县这边,因为在去年的时候,张一凡就要求香山县百姓在非农田大量种植甘蔗。甚至隔壁番禺县县令道同也找过来,求了张一凡这边,要求也收购番禺县的甘蔗,张一凡答应了,因此,那边也都是种了甘蔗的。 随着冬季的到来,甘蔗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这个香山县官办糖厂必须要运作起来,是张一凡目前所有事情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何真求见的帖子,递到张一凡这边的时候,他正在忙关键的环节,虽然说,真要抽时间,也能抽得出来,但是,说真的,如今的何家,还没重要到他要专门抽出时间来的地步。甚至可以说,整个广东,或者干脆说,整个大明朝,也没几个人有这个资格,在张一凡忙碌的时候,能让他抽出时间来专门见一见的。 一直过了三天之后,先行收了一批甘蔗,在糖厂走了整个流程,张一凡发现都没有问题之后,才贴出了告示,宣布香山县官办糖厂设立,正式收购甘蔗,他才算是闲了一些。 不过,张一凡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见何家父子,而是先看了一天,看到香山县百姓都开始收甘蔗运来糖厂,整个秩序都井然有序的时候,他才在第二天,同意接见何家父子。 得到通知之后,何荣有些不屑道: 东莞也有制糖作坊,收购甘蔗做红 糖发卖。这其中能有多少利润,何家这边自然一清二楚。 然而,何真听了,却是摇摇头说道: 何荣不信: 何真表情严肃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