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_215 大明之赵括和霍去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5 大明之赵括和霍去病 (第2/3页)

杀我大明使者,不把我们大明放在眼里。因此,必须严惩倭国和高丽,并且宣传出去。”

    “当年大汉帝国都有说过,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难道我们大明朝就差了,不敢向天下宣言,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一听到这话,燕王朱棣立刻跳了出来,涨红了脸,大声向朱元璋说道:“父皇,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儿臣愿领兵征讨四方,威压天下!”

    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热血豪情之言,是武人的荣耀,也是武人的追求!

    在朱棣之后,卫国公邓愈、曹国公李文忠等人,纷纷出列,一起向朱元璋大声奏道:“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这个话确实有些热血,让人冲动,这个话会从大驸马的口中说出来,李善长是一点都不意外。但是,他却是知道,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

    赵括嘛,不就是嘴炮无敌,以为打仗就那么一回事,结果真上了战场,不就把赵国给坑没了。

    心中如此想着,李善长也立刻跟着奏道:“大驸马所言极是,老臣附议!”

    但是,朱元璋却依旧保持着清醒,虽然是有些赞许,他也同样大明能那么强大,可联系现实,他还是冷静地说道:“打仗不是那么好打的,要不然,朕早就发兵攻打云南和辽东的敌人了。”

    听到这话,朱棣再次请战道:“父皇,儿臣誓灭蒙元之敌。”

    他就要就藩北平了,当面之敌,就是盘踞在草原和辽东的蒙元残部,时不时地还sao扰关内,亏了有徐达在那边镇守。

    朱元璋听了,有点欣慰自己这个儿子的豪言壮志,又有点担心这个儿子认不清局面,便开口对他说道:“盘踞在辽东左近的敌人,多达二十万之多,可在北平一线,朝廷官军也才十万人马左右,粮草物资都还在囤积之中。非是轻言战事之时,须得有把握之时,方好一击成功,如此代价最少,你可明白?”

    历史上,朱元璋对待辽东的敌人,是准备了充足的兵力,并且派了投降大明的蒙古人去劝降,可以说,是用了恩威并施的手段,才没打什么大战,就收复了辽东。不过就算这样,大军回师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的蒙元军队,还是伏击歼灭了大军殿后的三千骑军。

    朱元璋的用兵手段,是营造出己方的优势,以优势对敌人的劣势,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时,他给朱棣说这话,是传授自己的经验给朱棣。

    然而,朱棣才二十岁,真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的想法,也肯定不是朱元璋这种老谋深算,谋定而后动的原则,因此,他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便立刻又回答道:“父皇,残元而已,一盘散沙,土鸡瓦狗也!儿臣不需要多兵,只要水师继续归儿臣统领,当能以当前之兵力,必为父皇拿下辽东!”

    朱元璋听了,眉头一皱,正要说话时,李善长却听得开心,立刻跟上奏道:“燕王殿下颇有陛下当年之英姿,初生牛犊不怕虎,老臣看得,便是我大明之骠骑将军也!可喜可贺啊!”

    朱棣一听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把他比做汉朝时候的霍去病,顿时心中大喜,对李善长的好感度一下拉满,立刻向朱元璋大声奏道:“父皇,儿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破辽东绝不还!”

    朱棣的言行,明显和其他皇子不一样。看秦王、晋王等人,那个有燕王这样慷慨激昂?

    说真的,几个名将看到这一幕,都很是喜欢燕王这种,很对他们的胃口。

    因此,邓愈便出列,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末将愿追随燕王出击辽东!”

    让他在京师当这个武备堂司业,他是真愿意外出领兵打仗!

    李文忠听了,也跟着出列附和,表示愿意辅佐燕王殿下。

    武英殿内的气氛,在李善长的带动之下,一下就起来了。

    朱棣看到他爹还在那犹豫,眼珠子一转,立刻看向张一凡,对他说道:“一凡,你的意思呢?”

    对外敌方面,张一凡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因此,朱棣就想着拉张一凡也支持他,这样他父皇答应他请战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听到他的话,李善长也跟着问道:“大驸马刚才所言,皆有道理,对于辽东战事,可有何想法?不会是忌惮高丽吧?”

    隐约地,他带了一点激将之法。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说话,便也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婿。

    张一凡刚才的话,几次都从他没有考虑过的方面分析,让他眼界大开,因此,他也是想听听张一凡的看法。

    张一凡听了,想了下历史上的情况,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看到所有人都还在等着他说话,便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如果准备妥当再行出战的话,胜的把握性是会高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