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曲辕犁 (第2/2页)
指导个毛线百姓啊。 小邓艾倒是听的很入神,张溪却开小差了。 一说起农业,自然会想到农具,而一说到农具,肯定得想到曲辕犁啊怎么把这玩意儿给忘了?! 曲辕犁只需要一人一牛,甚至两个人就能cao作,比现在用的两牛一人的犁要方便的多,还能解放劳力。 而且曲辕犁结构简单,这东西吧,只要知道结构,基本就很少有做不出来的。 而很巧,张溪当初在点娘看小说的时候,因为看多了穿越前辈制作曲辕犁,所以去网上认真找过,仔细研究过结构的。 怎么之前就没想起来呢?! 一想到曲辕犁,张溪当即是什么都不顾了,直接跑回了府衙的书房,开始拿着纸笔,画了起来。 诸葛亮也不知道张溪要搞什么幺蛾子,只能跟着去看看,然后就看到张溪在他好不容易弄到的纸张上涂鸦。 要命哦,诸葛亮自己都不舍得用,这货居然就这么上手了。 而且这画的是啥?! 鸟?! 面对诸葛亮提出的质疑,张溪顿时大怒,说道,“犁,这是犁,一种新犁,曲辕犁你知道不?!” 诸葛亮再次仔细观看张溪的“大作”.说真的,要是张溪不说,打死诸葛亮都想不到这是犁。 但张溪一说了,诸葛亮倒是看出点门道了。 “此犁.非长直辕?!”诸葛亮惊奇的问道。 张溪翻了一个白眼,心说这就是废话,自己都说了,这叫曲辕犁。 诸葛亮也是不好意思的笑笑。 主要是现在的犁,都是长直辕犁,这种曲辕的犁,诸葛亮还真的是第一次见。
“犁辕曲折,却是何故?!”诸葛亮看了半天,继续问道,“如此改进,适合道理?!当真能仅用一人一牛耕种?!” 什么原理,张溪说不上来,只能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至于是不是仅需一人一牛,这个简单,造出来,试试就是了。 曲辕犁的结构并不复杂,零部件也就那么多,有经验的工匠稍微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 诸葛亮找来军中工匠,让他按图制作,只是这位大匠一边做,一边跟诸葛亮吐槽,说他在家种地十几年,就没见过这样的犁莫不要被人骗了。 张溪在一边听着吧,怎么都觉得不是味。 果然,让这个年代的人接受新鲜事物就是那么难,哪怕这个东西也就领先了只有一两百年的时间。 曲辕犁彻底成型,大概是要到晚唐,但曲辕的犁出现,那是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距离现在也就是一两百年的时间而已。 大匠隔天就交付了一台曲辕犁,而诸葛亮也早早的找来了有经验的老农,和一头温顺的耕牛。 老农把曲辕犁套在牛身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找到了诀窍,开始扶着犁耙耕地。 诸葛亮顿时惊异到瞪大了眼睛,看着一人一牛进行耕地。 曲辕犁真的可以一人一牛耕作,而且土地翻耕可通过机关调节,既可深耕,亦可浅耕,更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 比起往常的长直辕犁,曲辕犁掉头更加方便,不需要重新套牛掉头,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就一点不太好,曲辕犁这个东西,好像有点费犁头。 因为这次老农采用的是深耕,才耕种了不到两亩地,这个犁头就有些开裂了,虽然能继续使用,但多少影响耕地效果,老农请示诸葛亮,要不要更换犁头。 诸葛亮对此,颇有微词,而张溪觉得不可置信。 再仔细一看,张溪顿时恼了。 “谁让你用木头做犁头的.就算是长直辕犁,他的犁头也不是木头的吧?!”张溪质问着工匠。 可工匠则是一脸尴尬的看着诸葛亮。 工匠是军中大匠,他确实不缺铁器,给做个包铁的犁头不难,但他不敢做。 没办法,诸葛亮下的命令,军中铁器使用都需要严格审查,不能擅自用于他处。 这个命令,本来是为了防止一些将领以公谋私,贩卖军械的。 但现在.反正大匠是不敢给曲辕犁做包铁的犁头的。 诸葛亮也是一阵尴尬,不得不写了一份手令给大匠,让他快点去打造一个包铁的犁头过来。 但张溪有点看不过眼了。 “军师,一块铁皮的事,还要丞相亲自下令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张溪很委婉的劝谏道。 到了蜀中那会儿,你好歹也是“二十仗以上悉决之”啊,怎么在荆州,你连一块铁皮也要管?! 这不怕自己累死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