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金虹氏成道,再收功德!(求订阅、月票) (第1/2页)
第177章金虹氏成道,再收功德! 归墟之地。 无常睁开双目,转头就看到孟婆坐在混沌海岸边,双脚垂入混沌海,扑腾起水花。 起身迈步上前,孟婆扭头笑道:“看来你也再无所得。” 无常在边上坐下,也把脚伸入混沌海,点头道:“归墟大道能将万物万道归墟,仿佛汇聚了一切毁灭力量,想要参悟极难。” 归墟大道也一如星辰大道、轮回大道……是以阴阳四象五行等大道为基础的。 孟婆点头,看着眼前的混沌海道:“倘若轮回无法将归墟也囊括在内,宇宙便终将走向寂灭,归于虚无,这是否便是吾等所看到的宇宙终结,大道终结的根源所在。” 无常摇头,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归墟之地是否是盘古元始天王开辟而成?” 孟婆也无法解答,道:“吾等如今无法尽观盘古元始天王开天,只怕要证道才可知晓。” 无常颔首,问道:“决定了走哪一条路吗?” 孟婆笑道:“轮回!” “你呢?” 无常一笑,手掌摊开,幽冥大道宝瓶浮现。 孟婆看去,只见宝瓶之中一片虚无:“你将参悟的归墟大道也融入其中了?” 无常颔首:“可惜并未将归墟纳入轮回之中,否则或许可以做到一切归于玄黄一。” 孟婆若有所思:“起于玄黄一,玄黄大道,终于玄黄一,玄黄大道?” 无常点头:“本尊尚未参悟混沌,若是参悟混沌,那便混沌气、玄黄母气、先天祖合一,却不知与吾等观过去所见太初时代的太初之气相比如何……” 孟婆道:“欲要参悟先天五太,还是得回到那五个时代才可。” “且先回去,rou身欲要更进一步,少不了吾等。” 说着她已经起身,无常也长身而起,两人联袂出了归墟之地,来到黄泉海。 顿时,当初那种窥视感又出现了。 两人不动神色,出了黄泉海,顺着冥河而上,最后回到桃止山。 宫殿内,无常和孟婆见到郁垒、神荼后连忙笑道:“恭贺两位帝君修成神尊!” 郁垒笑道:“们修成神帝,亦可喜可贺。” 神荼则是道:“你们回来的正好,镇魔大帝业已修成神尊,于千年之后讲成道之法,你们也随吾等同去。” 无常和孟婆相视一眼,齐齐点头应下。 …… 五藏峰,一殿内。 刚从周山归来的泰壹氏心生感应:“归墟大道,幽冥先天,一切起于玄黄一,玄黄大道,一且归于玄黄……” 泰壹氏露出笑容:“不坏,不坏!” 随后目光望向玄黄母气海,元神蜕变尚未完成,参悟混沌也必预料中的要难。 “希望不要错过了……” 心下叹息一声,泰壹氏垂眸,以纯粹的思维意识布下大阵,演化三界诸天,推演道法。 而随着千年之期将至。 荒原和龙门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最先赶到的便是来自三界诸天,参加丹道法会的丹师,以及知晓泰壹氏要讲成道之法的诸多神帝。 与泰壹氏交好的五岳帝君、镇元子、红云、冥河、太真西王母、东华帝君、青华帝君、洞渊帝君等人都提前到来。 而即便是金虹氏、镇元子等人,虽尚未修成神尊,大罗道果,可实际上一个个都有着大罗层次的道行。 只是这些存在都在求自身之道! 一如泰壹氏,成道也非以五行,阴阳、四象、时空某一种,或多种大道成道,而是以先天太极之道。 而先天太极图这门神通,囊括神道魔道,包罗阴阳四象五行时空等诸般大道。 …… 如此多的同道到来,泰壹氏自然要亲自接待,于是在一殿内,法会尚未开始,便先开了一场。 金虹氏、镇元子等人各有所擅,如今相互交流,智慧碰撞,触类旁通,多有裨益。 数百年时间弹指而过。 法会时间如期而至。 而此时五藏峰上已经万神齐聚,一枚枚丹药绽放光芒。 数个元会积累,再加上来自三界诸天的丹师,这一次的丹道法会比上次更为绚烂多姿。 只是此刻与会者,不管是诸多神君、神王,还是那些丹师,都有些心思不属,目光看向一殿。 这时,一道身影出现在殿前,许多人尚未看清,人已经入殿。 好在也有看清之人,消息立即传开。 是斗姆元君,众星之母! 紧接着,太阳星和太阴星的两位大神也联袂而至。 然后是郁垒、神荼、酆都、文和、王真等幽冥的一位位鬼帝。 又有诸多先天种族的一位位神尊到来。 神尊之多,让殿外诸神目不暇接。 修成神君之境的酆柏,以及修成神主境的广齐等龙门诸神也在,此时看着诸多神尊降临,无不心潮起伏。 自修行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神尊! 这让广齐等人不禁想起了上次丹道法会神帝云集的场面,仿如昨日。 “龙族的几位老祖来了!” 四下突然哗然,许多人踮起脚尖看去,只见祖龙、龙母、应龙氏、雷泽氏、炎龙氏、青龙氏齐至。 未过多久,祖麒麟也带着麒麟一族的几位老祖到来,泰壹氏此前所见过的火康老祖便在其中,是麒麟一族火麒麟一脉之祖,也是天地间第一尊火麒麟。 此外有墨麒麟一脉的墨玉老祖,水麒麟一脉的若水老祖,风麒麟一脉的天巽老祖,雷麒麟一脉的洞雷老祖。 一位位都是成道极早的人物。 祖麒麟等人入殿之后,凤凰一族的凤祖、元凰、朱雀、青鸾、、六大神尊齐至,这六位不逊于龙族、麒麟族的诸多老祖。 接着又有阴阳、扬眉、乾坤、五元、黄泉、盘王、天咒、天邪、光明天母等一位位古老的先天大神陆续到来。 有人细数了一番,到现在已经有超过一百之数的神尊到来,不由咂舌。 至于来的神帝,更是多达上千之数。 有人不禁感慨:“能得见今日景象,此生足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