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贡生_第一百三十章 工业化的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工业化的前奏 (第2/2页)

:“陛下,这是铁,其实就是百炼钢,不过张先生是靠炉子一次成型的,据说里面还加了一些东西,制造出兵刃后很有韧性。”

    朱祐樘道:“那为何不带把成型的兵刃给朕看看?”

    这问题问出来,再看萧敬脸上那尴尬的笑容,朱祐樘随即就明白过来。

    他心里对张周是没什么防备,但要是张周不带铸铁,而直接带把刀来……那估计张周早就被宫廷侍卫给拿下,塞进诏狱都是轻的,脑袋搬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秉宽,你是找到什么新的炼铁方法了?”朱祐樘笑着问道。

    张周拱手道:“回陛下,正是如此,以熔炉炼铁,成品率更高,若是用以铸造刀剑、矛刺、箭尖的话,效果更好。”

    朱祐樘道:“那你可以着手造一批,叫兵部武库清吏司的人配合你。”

    萧敬提醒道:“陛下,奴婢也问过张先生这一点,他说,要以熔炉炼制钢铁的话,以目前市面上所出的木炭和石炭都难以完成,非要……以煤炼出一种炭才可。”

    大炼钢铁,自然需要焦炭。

    只要炉温能加起来,普通的熔炉也可以,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铁器回炉重造。

    问题就在于,虽然煤炭从宋朝开始就用以炼铁,到一直到明朝弘治年间,煤炭利用率仍旧不高。

    便在于开采难度上。

    就好像宫里烧的,都是红罗炭,是木炭的一种,煤在燃烧时也更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劣质煤产生的毒气也不少。

    朱祐樘皱眉道:“秉宽,你想怎样?”

    张周道:“臣听说,在西山等处,一直都有煤矿开采,臣想在西山也开个煤矿。”

    “怕是不妥。”

    朱祐樘有些犹豫。

    西山开煤,一直都是一些勋贵在做,朝廷未参与其中。

    大明朝对于开采矿藏一直都很谨慎,就算是皇帝也轻易不敢去破坏原则……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来万历时开矿征税被言官一路diss的情况。

    萧敬笑道:“陛下,这点张先生也想好了,他说不在靠近皇陵的方向开采,还有就是避开现有的煤矿,尽可能在深山老林中,另外就是开采并不以朝廷的名义,最多是想让东厂稍加留意。”

    朱祐樘一听,不用以朝廷名义来进行,他便觉得不会遭遇到太大的阻力。

    否则……

    朝堂上那些言官的吐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朱祐樘点头道:“那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你跟萧敬说。”

    张周拱手道:“陛下,人力物力都可以由臣来找,臣不用朝廷出任何东西,只需要陛下的支持。出产的煤炭,臣也一概不留取,都会用在朝廷。”

    “这怎么行?”朱祐樘一听,这不是让朕信任的秉宽吃亏?

    萧敬道:“陛下,西山开煤矿的人,一直都有,基本都是京城内的王公贵胄,以张先生对于风水的了解,奴婢相信他能很快找到矿脉,但就怕……”

    朱祐樘想了想,点头道:“是怕别人看到这煤矿产出多,生事吧?”

    “嗯。”萧敬点头,“是啊。”

    朱祐樘笑道:“没想到秉宽的本事,还能用在这方面,如果你是一心为朝廷,朕怎可能会不答应呢?但朕也尽可能不会出面,真遇到什么事,东厂和锦衣卫都会替你摆平,如果你产出了成色好的石炭,朕会让朝廷进行采购。提督易州山厂的职位还没定吧?”

    萧敬回道:“是的,工部右侍郎林凤致仕后,此职一直出缺。”

    朱祐樘道:“那就按先前朝堂廷推所议,调右佥都御史陈琬为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秉宽啊,若有什么事不太方便的,你直接跟陈琬说,此人才学颇佳,办事牢靠。”

    张周本意是提请一下开煤矿的事,没想到皇帝直接给安排个提督易州山厂配合他……虽然这只是朝廷正常的官员任免,但张周也没想到皇帝会对此这么重视。

    张周拱手道:“臣一定尽心竭力。”

    “好,你还有旁的事吗?”朱祐樘生怕这么安排还不够。

    张周道:“臣还想从京师各处,调一些工匠配合炼铁之事。”

    朱祐樘点点头。

    张周道:“陛下,臣还提请,能让一些工匠可以脱离匠户,并非是要改变规法,而是要以此为鼓励,谁可以在技术攻坚上立下功劳,便可改户,以后仍为朝廷所用,不必再以徭役完成。臣做这一切,并无私心。”

    包身工,改合同工。

    朱祐樘笑道:“就算你有私心也没事,其实朕也知道,朝廷历来对匠户是有些苛刻,若他们的确可以相助于你,你卖个人情给他们,也没什么。这点朕也会让东厂酌情去办。”

    “多谢陛下。”

    张周感觉自己还没考中进士,就有点要开启工业大明的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