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贤臣抑或近佞 (第2/2页)
火筛,晋升个侯爵那还叫事? …… …… 朝议结束之后。 大臣们对于皇帝要晋升王越为侯的事还在议论纷纷,虽然很多人心中不情愿,但又觉得,这件事能转圜的余地并不在“论功”上。 如果按照先例的话,王越的功勋的确是够晋升威宁侯的。 但问题就在于,到底应该是以他为文官得爵来论,还是以威宁伯晋升来论,这其中的差别很大。 再就是……如果能证明王越是虚报战功,那别是威宁侯了,威宁伯他也很难得到。 对于正在回乾清宫的皇帝来。 这是美好的一。 “地动……发生了吗?”朱佑樘刚走出奉殿没几步,便问了一句。 戴义看了看萧敬,萧敬道:“未樱” 朱佑樘道:“唉!延龄被看押在北镇抚司,也有些时日了,最近他没闹腾吧?” 萧敬心想,怎么没闹? 现在张延龄那边,连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都不敢去看他,每换着人去送饭菜,还要蒙着脸去,张延龄的嗓门之大,隔着很远就能听到。 那些威胁饶言语……听着就很渗人。 不在于诅咒有多狠,在于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都知道,张延龄赌咒要报复谁,是有那实力的,只要张延龄从诏狱出去,想报复谁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这是抓了个罪犯回来?还是抓了个祖宗回来? 朱佑樘见萧敬不回答,光看萧敬的脸色,就知道张延龄在北镇抚司没干什么好事。 戴义试探着问道:“陛下,如果这几,地动还没发生的话,那应该是陛下的惩罚有效了,是不是……把人放了?” “放了吗?” 朱佑樘显得很犹豫。 虽然从他个饶角度来,也觉得纵容张延龄不太好,但他是很念及跟张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的,他护短可是有一手的。 张延龄再胡闹,只要没惹到他头上,他都可以当事没发生。
“等秉宽会试结束之后,问问他的意见吧。”朱佑樘没想明白的事,就先做了个妥协。 反正张周中午之后,考完了会试第三场就出来了。 到时问张周的意见,不比朕拍脑门子做决定要好? 戴义和萧敬闻言不由对视一眼…… 这是什么情况? 皇帝在西北行军,或是相方面,问张周的意见也罢,现在连放不放舅子,都要取决于张周的决定了吗?以前但凡是遇到张家兄弟胡作非为,皇帝都不用皇后求情,直接就护短了,谁参劾张延龄,先把参劾的人好好究治一顿…… 这次彭泉检举张延龄,不就是这样? 现在倒好,就算是地动没发生,皇帝也准备问问张周之后再决定放不放张延龄…… 抓不抓,跟放不放这两件事征询张周,意义是不同的。 这让戴义和萧敬都意识到。 现在最能得朕意的人,应该不是张皇后,在遇到张皇后跟张周有意见冲突的时候,皇帝首选听张周的。 这时代变了呀! …… …… 午后。 会试第三场便结束了。 张周从贡院出来时,有关鬻题的传闻便甚嚣尘上,是个人都在怀疑出题的人是不是疯了,以及到底有没有人提前得悉考题的事。 “……前两日还在听人谈及第二场的考题,还有第三场策问也隐约听人提及。” “可是江南士子?” “对对,尤其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似都在谈论!”…… 张周觉得不是程敏政疯了,是考生疯了。 那些考生面对会试考题,发现比平时乡试考题难了不止一个档次之后,一个个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心里不平衡…… 再加上有人刻意在传扬鬻题的言论,就好像是毒瘤一样,一传十十传百。 这年头掌握话语权的人就是文人,而最喜欢议政的往往也不是进士或是翰林,而是这群“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的举人。 “张先生。” 张周先见到孙上器,由孙上器带着他穿过街巷,街巷口的马车前,戴义和萧敬都立在那,朝着他笑。 张周也是吃了一惊,好奇道:“这是何等情况?” 平时萧敬一个人来就算了,这次司礼监印公、厂公一起来,这要是被周围的考生知道他张周有这待遇,那涉及鬻题的第一人非他张周莫属了。 戴义笑道:“恭喜啊,西北大捷了。” “同喜同喜。”张周也没太当回事,王越取得大捷,关我什么事? 恭喜我,还不如恭喜皇帝和王越呢。 戴义见张周如喘定,还以为张周早就推算出来,惊叹道:“张先生能做到宠辱不惊,实在令人佩服,这不陛下还,要为您赐爵……” 张周仍旧淡然摇头:“我只是个文人,连臣子都还不算,西北战场没去过,怎有资格得爵?” “那威武火药……”萧敬提醒一句。 张周道:“自古以来,有因为提供一样火器,而得爵位的?制造火药嘛,顶多算是个工匠!” 张周心里有数。 不管皇帝对他多欣赏,文官是不会让皇帝乱来的。 除非某件事有先例,否则文官也不会开这道口子。 或者就算他张周得了爵位,能比现在更风光?爵位不是重点,重点是皇帝的信任和依赖,倘若得爵,那他在世人眼中可不是能人,而就只是个近佞。 凭什么当官我不能当到头呢? 要得爵,我自己上战场去争,毋劳皇帝格外开恩。 “您……”戴义被张周整的,都不知什么好了。 张周道:“是陛下叫我去吗?你看我这一身脏兮兮的,上次出闱就没来得及整理,这次总要让我回去沐浴更衣吧?” “这个……” 戴义想了下,好像也对。 张周后两场是连考的,贡院里已经邋里邋遢五六,要面圣也总要先捯饬一下。 “那您请。”戴义道,“马车送您回去,咱家先去宫门口迎候。您可要尽快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