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三章 平虏伯、新建伯 (第2/3页)
势所定,朕多都是给他撑腰,让他放手去做。至于用谁不用谁……朕也不会过多干涉。” 当皇帝的也很头疼。 老太太借题发挥,他也只能把责任往张周身上推了,反正张周人又没在京城,你老太太总不至于去跟张周计较吧? “再者,皇祖母,用兵太过于危险,就算跟在秉宽身边,行军打仗之事也多有犯险之事,何必一定要追求军功?即便要追求,将来秉宽出兵草原时,也会有机会。” 朱佑樘也是在提醒周太后。 只要张周一天还在西北,或者说西北事务归张周调遣,混军功的事就不少,以后总有机会。 咱可不能因为一时的义气,而坏了长久之计。 周太后笑道“皇帝,你以为哀家是跟你一般计较的?” 不是吗? 朱佑樘心想,先前就差明说了吧? “哀家只是觉得周家的孩子不争气,当长辈的总想为他们做点事,却总是cao碎了心,哀家对他们是如此,对你也一样啊。” 周太后语重心长。 朱佑樘当然知道这所谓的对他也cao碎心是为了什么事。 “皇祖母教训得是,孙儿一定会用心治理国事,方不负先皇的教诲,也不负了大明的列祖列宗。”朱佑樘道。 装糊涂这种事,朱佑樘现在也门清。 周太后白了孙子一眼,却是将目光转向立在门口似是来找朱佑樘叙话的萧敬,她道“克恭,都是宫里老人了,有事就进来。” 朱佑樘也对萧敬点点头。 萧敬这才进来行礼道“陛下、太皇太后,奴婢是有军务要跟陛下提及。” “军务吗?皇帝,你先去吧,哀家就算有事,也不能耽搁了你处置朝务,尤其是军政大事,却说最近这军务来得也频密了些,不过你总应该多抽出时间,来多看看哀家,哀家心中也总记挂你啊。” 周太后就差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主仆是在这里唱双簧。 什么军务大事,根本就是找借口离开。 你这个皇帝也学坏了,现在不想来见就借故推搪,还总拿朝事来敷衍,知道哀家不能耽误你处置朝事是吧? …… …… 朱佑樘与萧敬出来。 之前周太后还真没有误会朱佑樘,是他跟萧敬说,一会进来把人叫走,朱佑樘倒不是回避周家两个孙子辈的事,而是不想再被老太太纠缠他纳妃的事。 现在他的想法是,无论纳妃与否,都不该由内宫的人所决定。 朕的事,自己亲自上。 “陛下,翰林王侍讲上奏,提出要请其子还朝,在六部中供职。并推诿了先前以军功所做的赏赐。”萧敬提了一句。 所说的赏赐,并不包括爵位,只有一些财帛等,还是朱佑樘私人赠送的。 朱佑樘也在帮张周拉拢一些能干之人,本来朱佑樘还觉得,赏赐王家一点东西,这样就能一次收拢王华父子两个人给张周做事。 但现在王华明显是要跟张周划清关系。 朱佑樘皱眉道“哪个王侍讲?” 萧敬闻言就很尴尬,朝廷又没有第二个王侍讲,只能说……王华在翰林院中存在感太低了,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在翰林院内也熬了十八年了,到现在也不过才是个侍讲,皇帝提到也都不能马上想起来…… 就这样,有好机会让你们父子俩往上爬,都还要推辞? “就是大同巡抚王中丞的父亲。王华。”萧敬提醒。 “他……” 朱佑樘听了就很上火。 朱佑樘认为,王华一直没机会提升,应该跟程敏政一样,是被打压的一派,应该是不会跟传统派系站到一道的,但现在他才知道什么叫翰林体系同气连枝。 “赐爵的事,应该尚未传下去吧?” “是。” 萧敬急忙应声。 朱佑樘道“那他着急推辞什么?只是想跟朕说,他儿子的功劳,他做老子的就可以替其推辞不要了?王威宁半生都在努力的事情,他儿子用了是旬月的时间便完成,他不应该感觉到荣幸吗?这时候有他什么事?” 当皇帝的感觉是被人戏弄了,他都甚至不用问是否有人去找过王华,就知道王华应该是受到某种压力之后,才上奏为儿子推辞功劳。 萧敬低着头不敢随便应答。 朱佑樘道“为王守仁请功之事,是秉宽主动提出的,他对于王守仁的能力很推崇,认为这是补上西北军政缺口很重要的一环。如此有能力的年轻官吏,朕应当加以器重,便以朕的名义否了他的提请!” 皇帝的意思是,就算你王华主动请辞,朕也不答应。 就是要把爵位和官职给你们,想把你儿子调回京城来?不好意思,朕要怎么用人,还不用你一个臣子来教。 朕要把有用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你王华就算怕事,想躲避政治斗争,也别想以一个当父亲的名义,抹杀你儿子的功劳,也别想让朕不用他! 萧敬道“陛下,您看此事是否等朝议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