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马屁拍得很合时宜 (第1/3页)
京师,永康公主府内,太监马永成替张皇后出来传话,告知她有关让其教授公主学问的事不成。 “……长公主殿下,并非皇后无此意,只是皇后娘娘跟陛下提过后,陛下会令为公主寻觅良师人选。” 马永成也知道这位皇帝的meimei脾气不好,话时尽可能陪着笑脸。 永康果然脸色也非常不佳,冷冷道:“不要就不要,没什么好解释的,身为大明长公主,也没那么多闲暇去给侄女授课。回去跟皇后娘娘,我对此没什么意见。” “是。” 马永成也觉得,你一个大明的长公主,当姑姑的,居然想着给侄女当老师? 就算你乐意,你皇兄她愿意? 等马永成离开后,崔元从帘子后面走出来,在这个公主府有迎客等外事活动时,他这个名义上的男主人却总是躲在后面听的那个。看书喇 但崔元似乎也没什么意见……他本就只是个监生之子,靠妻子才有官职和地位,他本身也没大的才学,出去与人结交别人也多都是看在他身为驸马的面子上,在家里也很没存在福 “长公主,想来陛下并不是有意要拂你的面子,这是在为你着想。”崔元还出言安慰妻子。 永康瞪了丈夫一眼道:“要不是你没什么大能耐,还需要我出去抛头露面吗?” 崔元一怔。 这叫什么话? 你从嫁给我第一,就知道我是什么出身地位,现在才后悔嫁错郎?早干嘛去了?以你的身份,想嫁什么样的名门嫁不了?当然,也要看别人是否愿意尚你这个长公主…… 当驸马没人权啊。 “怎么?你两句,又要甩脸色?大男儿就该走出去,让人知道你有本事!你看看你那个妹夫,他算个什么东西?现在还不是照样在西北混得风生水起?” 永康这就有点像是所影恨夫不争”的已婚女人,拿出来的案例,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男人”。 饶是崔元脾气好,听了这话,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皇帝跟他之间是大舅子和妹夫的关系,而他跟张延龄关系相同……之前他跟张延龄之前虽有地位差距,但至少妻子不会拿张家人来跟他作比,以往比比张延龄,他还自我感觉良好,但突然之间……好像张延龄也当了别人家的老公。 就我妹夫? 那货斗大的字能认识一箩筐吗? “这不是……没有时运吗?”崔元也显得很遗憾。 张延龄人家什么背景?我什么背景?我全部的背景还要靠你这个婆娘呢。 永康轻哼道:“凭什么张家人行,你就不行?最近我也在想办法入宫去,就算是皇后不肯帮,去跟皇祖母,也是有机会的。” “长公主啊,咱现在日子挺好的,何必自寻烦恼呢?” 崔元对此不以为然。 怎么就到要为我争取“机会”了?争取什么机会? 永康道:“你又没比张家兄弟俩少点什么,以你的聪明才智,好好干,怎么就出不了头?你我不想,孩子们也不想有个窝窝囊囊的爹!为了这个家,你要努力起来,这一代还能指望我,等下一代他们指望谁?” 尽管崔元是那种混吃等死的性格,听了妻子的话,他似乎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正要被妻子服。 但心里又在犯嘀咕……朝廷这么大,有我一个驸马什么事? …… …… 草原,猫儿庄。 张周亲率的一万兵马,在浩荡之中开进草原,并跋山涉水一百多里,抵达了目的地,即将修造城池的猫儿庄。 据《方舆纪要》记载,猫儿庄位于“府北百二十里。” 永乐十九年明廷在猫儿庄设军备御,洪熙元年修筑因多雨而颓圯的缘边三山等处及猫儿庄鸦儿崖烽隘口。 正统元年专命总兵巡哨严备,以簇为明朝接待漠北使臣的关口。 正统十四年,也先挟持英宗出宣府,过猫儿庄、九十海子,历苏武庙、李陵碑,至黑松林,到也先营。 从那之后,猫儿庄正式被荒弃,这次张周过来,还能看到很多遗留下来几十年前修筑堡垒、烽火台的遗迹,草深叶茂,这些遗迹近乎已跟自然融为一体。 “制台大人。” 总兵王玺到了猫儿庄的高地,也就是猫儿庄烽火台的遗址,见到正在看风景的张周,“三军人马已抵达,各路的营地已经下土,扎营后派出夜不收,周边三四十里并不见鞑靼饶踪迹。” “部分重炮列在前阵,按照您的吩咐,是为等王军门从威宁海撤兵,以防遇敌随时准备应战。” 王玺这次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随在中军之中,跟随张周一起到猫儿庄,等王守仁巡防威宁海结束,回兵后双方一起回大同边塞便可。 张周抬头看着色道:“这倒是不错,就是有些炎热,军中将士没有感染疫病的吧?” “没……听。” 王玺这两只顾着行军,他还真没留意有关军中疫病的动向,但料想若是有相关的事项,早就该有人告诉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