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共主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2/3页)
西北铁矿的成色仍旧不满意,他已经跟朱佑樘上奏过,准备在后世唐山周围,也就是如今的北直隶永平府周边,开辟新的铁矿场。 而在京师内。 朱佑樘最近似乎身体很不好…… 一连几天都没上朝。 也不是说他真的生病了,而是他逐渐开始懈怠于朝务,有时候身体稍微不适,他就不打算上朝,这也是朱佑樘在当政中后期所产生的怠政心态,历史上他是从弘治十四年左右,经常不参加朝会。 但因为有张周在,他觉得好像一切都无须自己亲自出马,才会产生这种心态。 大臣们觉得,这是因为一个牛逼的“生日会”,让皇帝的心起空了,这位大明的皇帝以为自己是明君圣主在世,拍马屁拍多了的必然结果。 …… …… 却是这时候北方的一道“上奏”,让朱佑樘逐渐懈怠的心又收拾起来,但因为对外人说自己是生病,他也没举行朝议,只是趁着中午时,让朝中几名重要的大臣一齐到乾清宫内,于乾清宫举行一场内廷的会议。 被召见的大臣,除了内阁三人之外,还有六部尚书及左都御史、掌院翰林学士王鏊。 武勋那边则一个都没召见,显然这次的事情是涉及到决策层面的。 司礼监四名太监都在。 在几名大臣抵达之后,简单的见礼,朱佑樘让人给他们赐了座,同时将一份誊录了多份的“奏疏”,分发到每个与会大臣的手上。 等大臣看过之后,才知道事态有点不同寻常。 “咳咳。”朱佑樘咳嗽两声,给这次的内廷会议奠定了基调,“朵颜三卫,说是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引兵二十万往蓟辽以北,要吞并他们。所以他们上奏,请求国朝出兵。咳咳。” 皇帝还显得很虚弱。 是否真的有病,在场大臣也不在意了,反正看皇帝的精神状态还挺好,说话中气十足。 李东阳道:“此乃好事,是为火筛诣阙的效果显现。” 在场几人还很意外。 皇帝这时候心已经起空了,你李东阳居然还帮着皇帝拍马屁?还是说你准备来个大喘气,说完褒奖的话应该说点丧气话,给皇帝头上浇一盆冷水了吧? 出乎意料的……李东阳说完就说完,没下文。 这就让在场大臣更觉得不可思议。 按照他们的想法,现在内阁的态度应该是……陛下,此乃火筛入京师朝见后的后果显现,看看,他们那些草原部族都把大明当冤大头了!有没有麻烦都让大明出兵! “嗯。”朱佑樘对于李东阳的说法倒是很满意,他点头道,“诸位卿家,尔等认为大明此时是否应当出兵?” 在场大臣很尴尬。 这种问题…… 换了是去年,没有张周在朝时,皇帝大概都不用问,当然那时的朵颜等部族也不可能跑来厚着脸皮请求大明出兵……因为约定俗成的,你们草原部族自相残杀,关我们大明什么事? 最好你们同归于尽,大明派兵去帮你们收拾残局。 但现在…… 在场大臣觉得,好像皇帝当天下共主已经当上瘾了,明明朵颜三卫的事跟大明无关,皇帝居然还煞有介事商讨是否出兵? 谢迁则问道:“陛下,不知如今西北可有知晓此事?也是否有从西北出兵的意向?” 众人不由琢磨谢迁的话。 这意思……是在暗示让张周主动再出兵草原?上次是趁着达延部和火筛他们血拼时抄火筛的老巢,这次不会是让张周去抄达延部的老巢吧? 朱佑樘神色平和道:“朕知道谢卿家你的意思,虽然这件事尚未征询秉宽的意见,但早前他就跟朕提过,鞑靼小王子的部族人马多在观山以北,行踪不定,且就算以后草原上阁部有兼并之事,也定会将部族人口带在前军人马五六十里以内。” “如果想从后再袭扰之,只怕是再难找到先前的机会了!” 皇帝很理性。 知道偷袭这招,来一次就行了,再想来,除非把人家鞑靼人当傻子。 都知道你大明有能掐会算,甚至知道我们部族人马在哪里的神棍,我们藏在那都能被找到,那干脆以后出征就举家举部走。 也别觉得拖累。 反正别的部族也都这想法,以后大不了要打群架之前,都先拖家带口呗? 张周策划的一次偷袭威宁海的事,改变了草原这十几年来所定下的出兵策略,让这些大臣想想还是觉得挺荒唐的。 想当初王越也偷袭过威宁海,端了当时亦思马因的老巢,但后来鞑靼也没因此而有何警醒……可能是因为张周的出现太bUG了,就算张周某些时候并没那种能力,别人也会想象他有这种能力。 这才是让草原部族和大明臣子所头疼的。 “诸位,朕只是问你们,是否要出兵协助朵颜三卫,你们也不必再旁敲侧击试探旁的了。咳咳。”朱佑樘说到后面又在咳嗽,但这次好像是把他给急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