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_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能给外人瞧见的画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能给外人瞧见的画册 (第3/3页)

刚买了几十辆福特小汽车,停在我们这好几辆,就靠它拉着我们逃了。”

    “那还真是巧了,”江山特想见见这个年代的福特车:“车呢?还在你们院吗?”

    “早开走了。”

    “来的路上,怎么还见到有人背枪了?”

    “据说房屋倒了上千间,商场也倒了半边,缝纫机、自行车就堆在空地上,可不就要人来站岗了。”

    “原来是这样,”江干部点点头:“还真是辛苦你们了。”

    “没事的,谢谢领导关心,”女服务员笑道:“幸亏有油田的同志,第二天他们就带着物资过来了。”

    “很好,”江山看向张路:“张路同志,把这些都记下来,过阵子登报表扬一下。”

    “好的,”张路一本正经:“电视台那边需要安排一下吗?”

    “可以,”张路同志果然是个好搭档,江山点头道:“也把这位同志的名字记上。”

    “我叫令狐梅,”女服务员站得更直了:“两位领导,赶了一天路累了吧?我再去给你们准备些点心。”

    “不用麻烦了,令狐同志。”

    “不麻烦,”服务员笑着往门外走:“厨房都是现成的。”

    门轻轻合上了。

    二位领导全身心的躺了下去。

    “还是当领导好呀,”张路发自肺腑:“不然,你那些铁罐饼干今晚肯定保不住了。”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江山最护食:“一路都在打它们的注意吧?”

    “吃一罐又能怎样?”

    “你懂个屁,我江山是那小气的人吗?等回浦江后,我请你吃个够。”

    “都回去了,还用你请?”张路看了门口一眼:“关键就是在这吃不上啊!”

    “你知道就好,”江山细说:“知道这些都是给谁带得吗?”

    “谁?”

    “敦煌研究所的副所长。”

    “嘶,”张路着实没想到:“你当真在这有熟人?”

    “不熟,只知道她现在挺不容易的……”

    后世,为了帮助宣传“数字敦煌全景漫游”的工作,江山与敦煌研究所的所长樊锦诗有过几面之缘。

    没曾想,穿来之后也能续上前缘。

    从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到一位垂暮老人,樊锦诗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敦煌。

    江山还记得上辈子樊所长对自己提过的一段往事:

    “1979年,所里的空缺一直没人补上。

    放心不下的我带着5岁的小儿子,再次回到了这片土地。

    我即是一位研究人员,也是一位mama,不能再让孩子哭着跑出门了……”

    在这之前,居住在亲戚家的小儿子,已经跑丢了两回。

    “所里的条件一直不咋地,”江山继续道:

    “她和孩子的营养都跟不上,全靠他爱人每半年挑着担子送些过来。”

    “他爱人是农民?”

    “正牌大学教师!”

    “看来敦煌研究所的经费没给足啊。”

    “关键在她们那,上哪买去?”

    “我明白了,”张路点了点头:“你放心,我包里还有包防晕车的山楂片,到时候一起交给孩子。”

    “啧啧啧,这么些天也没看你拿出来一片!”

    “呵呵,幸亏没拿出来。”

    两人正商量着山楂片,令狐梅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当房门再次合上后,茶几上多了一盘大漠风沙鸡和一盘点心。

    “这个是……月饼?”张路没见过这么大个的。

    “人令狐同志不是说了嘛,”江山看着没比盘子小多少的月饼:“这是当地的特色枣泥月饼,尝尝吧。”

    “咱们别吃了,”张路同志是个有心的:“一块带给所长的儿子吧。”

    “这是当地的土特产,”江山已经掰下了一块:“她们肯定不差这口。”

    江山话音刚落,张路掰了块更大个的。

    第二日上午,顶着一路星星点点的小雨,专家团的车队终于向莫高窟迈进了。

    快要见到鸣沙山的时候,雨渐渐停了。

    “快看那边,”

    车上的江山忽然指着窗外喊了一句。

    原本已经迷迷糊糊的黄永钰,赶紧睁开了眼睛:“那是什么……金山?”

    远处的鸣沙山上,披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光,隐隐约约间还有一道彩虹架在山上。

    “神了,”黄永钰感叹了一句:“赶紧拍下来。”

    “正拍着呢。”

    江山手里的莱卡相机,别提有多好使了。

    据说,早在公元336年,乐尊和尚就是被鸣沙山上的金光异像所震撼。

    之后,便遵照佛祖的提示,留下来开始凿洞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